[发明专利]一种固体熟食加工设备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5793.2 | 申请日: | 201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5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唐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日盈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熟食加工设备与方法,一种固体熟食加工设备包括预混合装置、微波加热装置、脱水装置和调味混合装置;所述预混合装置设置在微波加热装置上方,预混合装置的出料口与微波加热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微波加热装置设置在脱水装置上方,微波加热装置的出料口与脱水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脱水装置设置在调味混合装置的上方,脱水装置的出料口与调味混合装置的入料口连接。本发明能独立完成固体食品的预搅拌、加热、脱水和配料混合等多种工序,其中脱水设备的两级脱水方案,在脱水彻底的同时大大减小了能源消耗;采用微波加热,解决了传统加工方式容易过热,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熟食 加工 设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固体熟食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熟食加工设备包括预混合装置、微波加热装置、脱水装置和调味混合装置;所述预混合装置设置在微波加热装置上方,预混合装置的出料口与微波加热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微波加热装置设置在脱水装置上方,微波加热装置的出料口与脱水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脱水装置设置在调味混合装置的上方,脱水装置的出料口与调味混合装置的入料口连接;所述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横向支撑弹簧(5)、振动盘(6)、纵向弹簧支撑(29)和微波加热反应容器流量控制阀(7);所述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顶部设置一个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入料口,底部设置一个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出料口;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悬空设置在振动盘(6)内部;若干所述横向支撑弹簧(5)的一端连接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侧外壁,另一端连接振动盘(6)侧内壁;若干所述纵向支撑弹簧(29)一端连接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底部外壁,另一端连接振动盘(6)底部内壁;所述微波加热反应容器流量控制阀(7)安装在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底部出料口中;所述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内部设置有匀料导流机构,所述匀料导流机构为若干交替设置的固态食品导流板(30)搭建而成的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使得固态食品进入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内后以双线向下呈折线型下料,下料后汇流至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的底部;若干所述交替设置的固态食品导流板(30)搭建而成的迷宫结构至少包括上部分结构和下部分结构,上部分结构和下部分结构上、下相对设置;上部分结构包括无缝拼接的两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搭建成的人字形分流结构(28),且人字形分流结构(28)的下边缘与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内壁保持下料用间距通道;下部分结构包括两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分为第一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和第二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其中第一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的一端与微波加热反应容器(4)内壁相接,第一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的另一端呈水平向下倾斜,第二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与第一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成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和第二块固态食品导流板(30)相对设置的中间预留有下料用间距通道;所述固态食品导流板(30)上表面设置若干个阻力桩(26),使固态食品导流板(30)上表面整体成波纹状;所述脱水装置包括脱水容器(19)、脱水容器密封罩(23)、螺旋导流坡(22)和定子热风管(21);所述脱水容器(19)为柱形空腔容器,脱水容器顶部设置入料口,脱水容器(19)底部设置带密封盖的出料口,脱水容器(19)侧壁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脱水孔;所述脱水容器密封罩(23)由若干个相同圆环柱体同轴心等间距排列并通过加强筋互相连接的弹性材质构成,脱水容器密封罩(23)包覆在脱水容器(19)侧外壁上,脱水容器密封罩(23)的侧内壁与脱水容器(19)侧外壁保持过盈配合;所述定子热风管(21)设置在脱水容器(19)内腔并且与脱水容器(19)同轴心设置,定子热风管在脱水容器( 19) 内腔的底部处均匀设置若干个出风孔(20);所述螺旋导流坡(22)的坡面为螺旋带状,螺旋导流坡设置在脱水容器(19)内腔中,螺旋导流坡(22)坡面构成的螺旋带的内外侧分为内螺旋和外螺旋,其螺旋带外螺旋与脱水容器内壁相接并在相接处相互焊接为一体,其螺旋带内螺旋与定子热风管外壁相接并保持间隙配合,螺旋导流坡(22)的坡面在脱水容器(19)内腔底部处与脱水容器内腔底面相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日盈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日盈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8579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复合生物防腐剂
- 下一篇:一种孜然味营养薯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