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下纳米结构可控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913.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9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冀锴;颜德健;罗和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12 | 分类号: | C23C18/1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冷玉萍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下纳米结构可控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钛片为导电基底、钛片表面通过水热法生长羟基氧化铁纳米棒、利用葡萄糖为碳源在高温下合成纳米结构可控的复合电极材料碳层包覆的钛掺杂三氧化二铁纳米棒,即C/Ti‑Fe2O3。所述电极材料包括钛金属片和三氧化二铁纳米棒、碳层。所述碳层包覆在三氧化二铁纳米棒表面,在高温下能有效维持纳米棒的微观形貌,显著改善电极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可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制备、光电化学传感器构建以及光催化水分解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纳米 结构 可控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薄膜 电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温下纳米结构可控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钛片为导电基底、钛片表面通过水热法生长羟基氧化铁纳米棒、利用葡萄糖为碳源,在高温下合成纳米结构可控的复合电极材料碳层包覆的钛掺杂三氧化二铁纳米棒,即C/Ti‑Fe2O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铁盐和非铁无机盐的水溶液,搅拌分散均匀;(2)将纯钛片用砂纸打磨光滑后,依次用自来水、超纯水、丙酮乙醇混合液和超纯水超声清洗干净,将其放置于聚四氟乙烯内胆水热反应釜中,将步骤(1)所得溶液加入到水热反应釜中,然后在80~200℃反应2~24h;(3)步骤(2)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钛片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清洗干净,然后将钛片浸渍于葡萄糖溶液中,然后利用氩气将钛片吹干,50~80℃下真空干燥1~6h;(4)将步骤(3)所得干燥钛片放置于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600~900℃下煅烧10~60min,得到高温下纳米结构可控的金属氧化物薄膜电极材料,即C/Ti‑Fe2O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3291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