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鱼礁水产养殖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21093003.5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公告)号: CN206101303U 公开(公告)日: 2017-04-19
发明(设计)人: 董嘉峰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金溪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77 分类号: A01K61/77
代理公司: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代理人: 卜令涛,魏振柯
地址: 276826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人工鱼礁水产养殖装置,涉及一种鱼礁,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海参、鲍鱼、扇贝等水产品的人工鱼礁水产养殖装置。包括中空的鱼礁本体(1)和设置在鱼礁本体内部的吸附梁(2),鱼礁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开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附着圈(3);所述的吸附梁(2)之间设置有漂浮圈(4);所述的鱼礁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圆形进出口(5)。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方便潜水员进出,且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积极效果。
搜索关键词: 人工 水产 养殖 装置
【主权项】:
一种人工鱼礁水产养殖装置,包括中空的鱼礁本体(1)和设置在鱼礁本体内部的吸附梁(2),鱼礁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开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礁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附着圈(3);所述的吸附梁(2)之间设置有漂浮圈(4);所述的鱼礁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圆形进出口(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溪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溪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09300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混凝土箱式鱼礁-201910799545.6
  • 陈世波;闫勇;刘云锋;毕作城;胡瑞环 - 青岛卓越海洋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斋堂岛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 2019-08-28 - 2019-11-05 - A01K61/77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箱式鱼礁,包括混凝土结构制成的立方体鱼礁本体,所述的鱼礁本体内部中空,鱼礁本体正面右侧设有一前面开口,鱼礁本体后面左侧设有一后面开口,鱼礁本体左面上侧设有两个平行分布的左面开口,鱼礁本体右面下侧设有两个平行分布的右面开口,鱼礁本体上面中部设有两个上面开口,鱼礁本体底面中部设有底面开口。本发明的一种混凝土箱式鱼礁,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面只有圈梁,与海底接触面积小,对底栖生物影响小,左右两面分别在上下位置有两个对流口,水流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减小海流流速,为鱼类提供一个稳定的水环境,同时鱼礁内部不会形成死水。
  • 一种海参育苗附着器-201821761568.5
  • 刘崎;赵欣涛;赵西坤 - 大连棒棰岛海参发展有限公司
  • 2018-10-29 - 2019-09-13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参育苗附着器,包括箱体和空心块,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空心块,所述箱体和空心块间隙配合,所述空心块的内部设有多个气囊,所述空心块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第二螺钉,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贴合,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第一卡块,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内腔加工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卡块与下壳体间隙配合。该海参育苗附着器,通过底座、下壳体、上壳体、支撑杆、第一螺钉和海参之间的配合,使拧紧第一螺钉即可实现上下壳体位置的固定,解决了所需限制海参位置的问题,通过箱体、底座、第一连杆、第二弹簧、细杆和第二卡块之间的配合,解决了无法在不同深度对海参进行养殖的问题。
  • 用于软底质海底的人工鱼礁-201821854310.X
  • 张庆龙;张秀儒 - 青岛同力汇科技有限公司
  • 2018-11-12 - 2019-08-09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软底质海底的人工鱼礁,其包括鱼礁基座、鱼礁环板、着卵板、支腿以及立柱;鱼礁基座顶部固定若干立柱和若干着卵板,底部四周固定鱼礁环板,鱼礁环板与鱼礁基座无缝连接,鱼礁基座底面连接若干支腿,该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人工鱼礁在软底质海底容易下沉并且容易产生位移的问题,鱼礁基座采用梯台形状且安装有鱼礁环板和支腿,增加了人工鱼礁的稳定程度,在软底质海底中更加牢固。
  • 利用住宅待拆框架制作人工鱼礁的方法-201710213373.0
  • 陈伟;王忠瑾;沈建生;耿健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2017-04-01 - 2019-06-28 - A01K61/77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住宅待拆框架制作人工鱼礁的方法,该方法的制备步骤包括:住宅待拆框架的钢筋混凝土切割步骤,切口处理步骤,钢筋混凝土表面处理步骤。切口处理步骤采用有机硅乳液作为钢筋混凝土断面的防水涂层,进行表面涂覆,涂层渗入到混凝土表层2‑3mm的深度形成防水层,从而防止海水进入;然后再采用固化型氟碳树脂涂料涂一层面漆,干燥。具有具有造价低廉和资源再利用,能有效利用住宅待拆框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重金属含量低,有利于鱼群躲避或者生存的优势。
  • 一种用于治理珊瑚礁白化的海水降温装置-201611007170.8
  • 姚宇;何文润;刘增晟;蒋昌波 - 长沙理工大学
  • 2016-11-16 - 2019-04-30 - A01K61/7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潜水泵从深海抽吸低温海水来治理珊瑚礁白化的海水降温装置,属于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它包括潜水泵、吸水管、注水管、混凝土基座、礁体模块单元、对接扣件和喷头,其特征在于:利用潜水泵从深海处抽取低温海水,将低温海水通过注水管注入到由若干礁体模块单元组成的礁体骨架结构中,使其分配到各礁体模块单元,并利用外层礁体模块单元上的喷头将低温海水散布至珊瑚礁发生白化的海域。本发明结合深海低温海水利用技术和人工珊瑚礁骨架结构,提供一种无污染、治理珊瑚礁白化问题的海水降温装置,此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珊瑚礁发生白化海域的海水温度,达到治理珊瑚礁白化问题的目的,从而大大加快珊瑚礁海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 一种人工藻礁-201811193355.1
  • 刘旭升 - 大连石城岛生蚝小镇实业有限公司
  • 2018-10-14 - 2019-01-15 - A01K61/7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藻礁,礁体整体为圆台型,圆台侧面有凹槽用于捆绑藻苗苗绳,圆台中心有竖直的通孔。礁体表面涂覆EPOC,人工添加的无机肥料通过材料溶出,为附着在礁体表面的藻类提供营养利于藻类附着和生长。礁体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礁体采用混凝土材料,密度高、造价便宜、强度高、可塑性强;圆台型人工藻礁稳固性较好,不易发生滑动或位移;表面涂覆EPOC,利于藻类附着和生长。
  • 一种适合珊瑚苗生长的装置-201820441264.4
  • 成志健;陈丕茂;黎小国;冯雪;袁华荣;刘雁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2018-03-29 - 2019-01-04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珊瑚苗生长的装置,涉及水生物生长装置,特别是涉及珊瑚苗的生长装置,包括框架和一端连接于框架下的支撑管,支撑管另一端还连接有调节地脚,所述调节地脚的地脚板下端还固定有防陷板,防陷板的表面积大于地脚板表面积。通过采用调节地脚的伸缩,使得珊瑚苗在海底生长的过程中免于因淤泥的覆盖而死亡,调节地脚的地脚板部分还固定有一定厚度的不锈钢片,将生长装置的压力分散,减小调节地脚对海底地面的压强,防止生长装置陷入淤泥。
  • 内折叠三棱柱多功能礁-201820857139.1
  • 程前;刘永虎;刘汉超;刘敏 - 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
  • 2018-06-05 - 2019-01-01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折叠三棱柱多功能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殖礁包括框架体(1),所述的框架体(1)整体呈三棱柱型,且该框架体(1)的断面呈等边三角形,所述框架体(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底板(2),在框架体(1)内还设置有隔板(3),所述隔板(3)位于框架体(1)轴向的中心处,所述隔板(3)将框架体(1)的内部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腔室。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有效增加海洋植物附着面积和海洋动物躲避空间,通透性好、的内折叠三棱柱多功能礁。
  • 一种海洋养殖用人工渔礁石-201820583084.X
  • 陈骁;张晓勇;黄仙德 - 华南农业大学
  • 2018-04-23 - 2018-12-21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海洋养殖用人工渔礁石,包括礁石本体(1),礁石本体(1)设有中空腔体,礁石本体(1)的前侧壁上部开设有通槽(5),通槽(5)的底部开设有栖息槽(6),通槽(5)的顶部槽壁固定连接有喂料装置(7),礁石本体(1)的前侧壁下部开设有养殖栖息孔(8),且养殖栖息孔(8)的孔壁上设置有防护装置(9)。该海洋养殖用人工渔礁石,通过对礁石本体的改进,喂料装置的设置,解决了目前的人工礁石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且便于对礁石上鱼类的供料,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 一种中空拟态人工珊瑚礁体-201810858496.4
  • 龙丽娟;杨芳芳;韦章良;殷建平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2018-07-31 - 2018-12-18 - A01K61/7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拟态人工珊瑚礁体,该珊瑚礁体是以钢筋混泥土为材料制成的梯形立方体或三角锥形框架结构,框架的底部设有支撑钩,除底部外其他表面上均设有不同大小的固定孔,在固定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附着板,用于固定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珊瑚、钙化藻等)。所述珊瑚礁体结构简单、耐腐蚀性好,而且该珊瑚礁体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构建而成的立体结构,稳定性高,能促进珊瑚礁独立复杂生态的自我形成,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一种海水蟹类养殖的防残隐蔽物-201820626941.X
  • 许文军;何杰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2018-04-28 - 2018-11-30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蟹类养殖的防残隐蔽物,由敞口的六边形的塑料筐一分为二而成,所述塑料筐的筐壁镂空,塑料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半筐与右半筐,左半筐与右半筐相对的断面之间利用连接杆连接,左半筐、右半筐及连接杆一体注塑。本实用新型的防残隐蔽物由塑料筐一分为二而成,与直接注塑成型防残隐蔽物相比,注塑难度小,加工成本低;而且,左半筐与右半筐仅通过少量连接杆连接,其剪断分割很容易,用普通剪刀即可完成,由此获得的防残隐蔽物规格统一,不仅美观,还利于保持海水蟹产品一致性。
  • 一种适合海珍品栖息的底层人工鱼礁-201721831248.8
  • 田涛;席杨;刘永虎;杨军;王玉龙;曾文涛;陈勇 - 大连海洋大学
  • 2017-12-25 - 2018-08-24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合海珍品栖息的底层人工鱼礁,包括框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体(1)由两个相互连接的分框架(2)组成,在每个分框架(2)内都设置有2‑3个十字架构件(3),并且所述的十字架构件(3)在分框架(2)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在两个分框架(2)的连接处设置有中间梁(4),每个十字架构件(3)的端部都分别与分框架(2)的架体和中间梁(4)固定连接,且所述的框架体(1)和十字架构件(3)均由厚度为20‑30cm的混凝土条构成。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稳定性高、附着面积大,躲避空间大的适合海珍品栖息的底层人工鱼礁。
  • 可在缓流区域营造上升流的人工鱼礁-201721833572.3
  • 田涛;席杨;刘永虎;杨军;董思宋;孔业富;陈勇 - 大连海洋大学
  • 2017-12-25 - 2018-08-24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在缓流区域营造上升流的人工鱼礁,包括鱼礁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体(1)呈正立方体形,其前、后端面和左、右端面上均设置有正四棱台状的凸台(2),所述凸台(2)朝向鱼礁体(1)的内部凸起,并且凸台(2)的中部开设有过孔(3),在位于鱼礁体(1)前、后端面上的凸台(2)的过孔(3)处还等距分布有三个相互平行的倾斜导流板(4),且倾斜导流板(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是30‑60°,所述鱼礁体(1)的顶、底端面均为通透结构。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附着面积大,躲避空间大,营造上升流能力强的人工鱼礁。
  • 一种渔业养殖辅助人工浮岛用密封式储存箱-201721085450.0
  • 江余乐;张壮;周一凡;王宝东 - 新昌县羽林街道全顺机械厂
  • 2017-08-28 - 2018-07-24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渔业养殖辅助人工浮岛用密封式储存箱,包括浮箱,浮箱内密封设有空腔,该浮箱的顶面内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储存箱,储存箱为中空圆柱型结构,该储存箱的上端右内壁通过铰链固定设有盖板,锁定块固定位于储存箱的上端的左侧内壁上,浮箱内空腔的左端固定设有抽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锚箱内金属的质量控制浮箱的漂浮高度,向气囊内充入气体,通过气囊可提高浮箱的稳定性,将物料和设备放置在储存箱内,旋转螺纹转杆结构,使其插接在锁定块上,然后启动抽风机,将储存箱内空气抽出,在压力差作用下将橡胶密封圈覆盖在储存箱的开口处,使储存箱内为负压状态,保证储存箱内的密封性。
  •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201721765153.0
  • 章守宇;朱越;王凯;韩挚阳 - 上海海洋大学
  • 2017-12-18 - 2018-07-20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所述三角台鱼礁由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连接,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台面与所述下台面均为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
  • 一种浅海刺参增殖人工鱼礁-201721043930.0
  • 刘克奉;王宏;房恩军;戴媛媛;王群山;郭彪;高燕;张连英 -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
  • 2017-08-21 - 2018-04-10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浅海刺参增殖人工鱼礁,包括鱼礁底座,在鱼礁底座上一体制出长方框架结构体,在长方框架结构体的左,右侧壁上贯通制有上、中、下三层结构相同的左,右侧壁通孔,在每层左,右侧壁通孔中均并排制出左,右侧壁小通孔和左,右侧壁大通孔,在长方框架结构体的前,后侧壁上贯通制有与左,右侧壁通孔对应平面的上、中、下三层结构相同的前,后侧壁通孔,在每层前,后侧壁通孔中均并排制出前,后侧壁小通孔和前,后侧壁大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刺参的生长,最终达到保护、增殖刺参的目的。
  • 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201711361493.1
  • 王凯;朱越;章守宇;韩挚阳 - 上海海洋大学
  • 2017-12-18 - 2018-03-30 - A01K61/77
  • 本发明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所述三角台鱼礁由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连接,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台面与所述下台面均为三角形结构。本发明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
  • 一种生态鱼礁-201720787946.6
  • 陆彬 - 上海绿源生态混凝土有限公司
  • 2017-06-30 - 2018-02-27 - A01K61/77
  • 本实用新一种生态鱼礁,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且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为梯形,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为矩形。生态型混凝土人工鱼礁表面凹凸不平及连续的孔隙为水中的藻类、植物提供根系附着的场所,为鱼类提供水中生息和产卵、避难场所。使之用于淡水域的河床、人工鱼类养殖场、人工鲍鱼海参养殖提高了增产效应。
  • 一种多功能三角鱼礁-201720460888.6
  • 彭磊;王小洁;宋德东;刘毅;杜安东 -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4-28 - 2018-02-02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三角鱼礁,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礁体为三棱柱结构,礁体的三角形端面设有三角形通孔,所述三角形通孔内部具有凸起齿形结构,礁体的四边形侧壁设有三角形通透导流孔,所述三角形通透导流孔与三角形端面的三角形通孔相通;礁体四边形侧壁向内切除方形结构,使得四边形侧壁产生加强筋结构,礁体左右四边形侧壁结构相同;礁体底部切除两个方形结构,使其与四边形侧壁下方三角形通透导流孔相连通透。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三棱柱结构端部设有三角形通孔,三棱柱四边形侧壁设有三角形通透导流孔和加强筋结构,使得礁体结构稳定,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礁体表面积。
  • 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201720460871.0
  • 彭磊;王小洁;宋德东;刘毅;杜安东 -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4-28 - 2018-01-09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礁体为六棱台结构,礁体内部中空底部通透,形成与外部连接的庇护腔,礁体顶部中心圆周均布设有三个方形导流通孔,礁体侧壁每个面均设有相同的通孔,多孔通透构成多层孔洞式结构。所述礁体为多层孔洞式结构,设计新颖,内部设有庇护腔,多层孔洞不仅提高内外海水的交换而且增加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
  • 楼梯型鱼类增殖框架礁-201720367214.1
  • 刘永虎;杨军;田涛;高东奎;刘汉超;温泽民;程前;陈辰;陈勇;王帅 - 大连海洋大学
  • 2017-04-10 - 2017-12-08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楼梯型鱼类增殖框架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礁包括立方体式的框架(1),所述的框架(1)包括上底(2)和下底(3),且所述的上底(2)和下底(3)通过四个立柱(4)连接,在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倾斜架(5),所述倾斜架(5)的两端分别与上底(2)和下底(3)位于异侧的两个边相连,并且在倾斜架(5)内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水平柱(6),且水平柱(6)与上底(2)相互平行。
  • 一种十字海中林鱼礁-201720460854.7
  • 彭磊;王小洁;宋德东;刘毅;杜安东 -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4-28 - 2017-12-01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十字海中林鱼礁,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礁体,礁体为十字形混凝土结构,礁体上表面除中心部位外均分布着通孔,通孔按照径向排列;礁体上表面中心部分以及礁体侧面均有连接拉绳,礁体底部设置有庇鱼腔;礁体上表面设有与轴向平行的导向槽Ⅰ和径向贯穿的导向槽Ⅱ,导向槽Ⅰ不经过中心部位且不与导向槽Ⅱ贯穿。所述礁体由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底部设有庇鱼腔,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有利于内外海水的交换,均布的通孔有利于藻类的附着;顶部设有导向槽,保证鱼礁投放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海中林鱼礁环境场合。
  • 一种新型混凝土人工鱼礁-201720231536.3
  • 熊向前;朱宁;郭英芳 - 中国海洋大学
  • 2017-03-10 - 2017-11-07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土人工鱼礁。其人工鱼礁本体主要由鱼礁上部圆环盖、鱼礁礁身以及鱼礁底座构成,鱼礁上部圆环盖主要由顶部圆环和顶部十字架梁组成,鱼礁礁身由六个相同大小的窗型状隔板组成,鱼礁底座由底部圆环、底部十字架梁以及四个四棱台组成,鱼礁顶部部十字架梁和鱼礁底部十字架梁由四根大小相同的四棱柱相连接,窗型状隔板的上下边框对应插入上下凹槽中,对准设置拼接连接孔洞,用长螺栓进行固定;在窗型状隔板中设置螺旋型侧板,可以改变该区域内流场的分布,带动底层营养物质与上层水体交换,为上层水体的附着生物和浮游生物提供养分;窗型状隔板的设置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为附着生物提供了更多的附着面。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近海浅水区。
  • 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201710497099.4
  • 章守宇;程晓鹏;林军;汪振华;王凯;赵静;赵旭 - 上海海洋大学
  • 2017-06-26 - 2017-10-17 - A01K61/77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通过在岛礁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排或人工鱼礁群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排建设在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人工鱼礁排采用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为投放礁进行单层投放建设而成,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通过鱼礁排的建设,延伸岛礁基架和拓展岛礁边岩石生境,增加岩礁性鱼类栖息地面积,为藻类等生物提供附着基质,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实现岛礁海域鱼类等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通过岛礁间人工鱼礁群的建设增加局地生境类型和增强岛礁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
  • 一种生态挡土墙水下鱼巢块体-201720182750.4
  • 周华强;杨英健 - 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2-28 - 2017-10-13 - A01K61/7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挡土墙水下鱼巢块体,属于挡土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挡土墙水下鱼巢块体,包括主体,主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碎石填充孔,主体的尾部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延伸部,主体的前部设有两个对称且向侧前方延伸的伸出臂,且两个伸出臂之间形成鱼巢,伸出臂与对应侧的尾部延伸部之间形成凹槽,每个伸出臂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锚固棒插孔,且在锚固棒插孔的侧前方还设有锚固棒连接孔;两个伸出臂之间的最大宽度大于尾部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利用主体侧前方延伸出的伸出臂形成鱼巢,鱼巢尺寸更大,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且鱼巢块体的前部宽度大于尾部的宽度,便于挡土墙转弯设计,实用性更强,且有助于挡土墙的结构稳固性。
  • 一种十字海中林鱼礁-201710291419.0
  • 彭磊;王小洁;宋德东;刘毅;杜安东 -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4-28 - 2017-07-28 - A01K61/77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海中林鱼礁,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礁体,礁体为十字形混凝土结构,礁体上表面除中心部位外均分布着通孔,通孔按照径向排列;礁体上表面中心部分以及礁体侧面均有连接拉绳,礁体底部设置有庇鱼腔;礁体上表面设有与轴向平行的导向槽Ⅰ和径向贯穿的导向槽Ⅱ,导向槽Ⅰ不经过中心部位且不与导向槽Ⅱ贯穿。所述礁体由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底部设有庇鱼腔,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有利于内外海水的交换,均布的通孔有利于藻类的附着;顶部设有导向槽,保证鱼礁投放的准确性。本发明适用于海中林鱼礁环境场合。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