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发动机油-电-气混合动力输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2304.6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付建勤;段雄波;刘敬平;舒俊;周峰;王书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N9/04 | 分类号: | F02N9/04;F02N11/00;F02B63/04;F02B63/06;F04B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油‐电‐气混合动力输出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池、压缩机、发电机、直流电机、气体机、行星机构、发动机,行星机构固定在发动机上,并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发动机通过行星机构分别与压缩机、发电机、直流电机和气体机相连;该装置将高压气罐、中压气罐、低压气罐固定在整车上,通过气体机压缩空气进气道分别与气体机连接。本发明根据车用发动机的转速与负荷的大小,启动时采用高压缩气体能量通过气体机转动启动整车,降低由于发动机冷机启动排放污染严重,同时燃油消耗高的问题,提高了车用发动机燃油效率,减少排放物,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机 行星机构 发动机 混合动力输出装置 车用发动机 发动机油 直流电机 压缩机 发电机 车用 整车 进气道 曲轴 低压气罐 高压气罐 减少排放 节能环保 排放污染 气体能量 燃油消耗 燃油效率 压缩空气 高压缩 启动时 冷机 气罐 中压 转动 电池 发动 | ||
【主权项】:
1.一种车用发动机油‑电‑气混合动力输出装置,包括:蓄电池(15)、压缩机(16)、发电机(17)、直流电机(18)、气体机(29)、行星机构(32)、发动机(3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17)与所述蓄电池(15)通过导线连接,当所述发电机(17)运转时,给所述蓄电池(15)充电;所述蓄电池(15)与所述直流电机(18)通过导线连接,当所述直流电机(18)需要工作时,所述蓄电池(15)为其提供电能;所述行星机构(32)固定在所述发动机(33)上,并与所述发动机(33)的曲轴相连,所述发动机(33)通过所述行星机构(32)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6)、所述发电机(17)、所述直流电机(18)和所述气体机(29)相连;高压气罐(4)、中压气罐(8)、低压气罐(11)固定在整车上,通过气体机压缩空气进气道(25)分别与所述气体机(29)连接;在所述低压气罐(11)的左侧安装有低压气罐补气控制阀(12),当所述低压气罐(11)的压力不足时,可以打开所述低压气罐补气控制阀(12)从外部补充压缩空气,所述低压气罐(11)内空气压力P1控制在0≤P1<5MPa;在所述低压气罐(11)的右侧所述气体机压缩空气进气道(25)内安装有低压气罐出气控制阀(13);在所述中压气罐(8)的左侧安装有中压气罐补气控制阀(9),当所述中压气罐(8)内压力不足时,可以打开所述中压气罐补气控制阀(9)从外部补充压缩空气,所述中压气罐(8)内空气压力P2控制在5≤P1<10MPa;在所述中压气罐(8)的右侧所述气体机压缩空气进气道(25)内安装有中压气罐出气控制阀(7);在所述高压气罐(4)的左侧安装有高压气罐补气控制阀(5),当所述高压气罐(4)内压力不足时,可以打开所述高压气罐补气控制阀(5)从外部补充压缩空气,所述高压气罐(4)内空气压力控制在10≤P1<15MPa;在所述高压气罐(4)的上侧安装有泄压阀(2),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气罐(4)内压力的大小,当超过设定的压力时,所述泄压阀(2)自动开启泄压;在所述高压气罐(4)的右侧所述气体机压缩空气进气道(25)内安装有高压气罐出气控制阀(3);所述中压气罐(8)、所述低压气罐(11)通过管道连接,在连接管道中设有中低压单向阀(10),用于控制所述中压气罐(8)与所述低压气罐(11)之间的通断,当所述低压气罐(11)内压力超过5MPa时,所述中低压单向阀(10)打开,向所述中压气罐(8)中压缩空气;所述高压气罐(4)、所述中压气罐(8)通过管道连接,在连接管道中设有中高压单向阀(6),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气罐(4)与所述中压气罐(8)之间的通断,当所述中压气罐(8)内压力超过10MPa时,所述中高压单向阀(6)打开,向所述高压气罐(4)中压缩空气;当所述高压气罐(4)内压力超过15MPa的时候,所述泄压阀(2)打开进行泄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3230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脉冲实现二次冲击的振荡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泵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