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闭式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6359.1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4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华;张屹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华;张屹东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B3/02;B61K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周乃鑫;周荣芳 |
地址: | 221611 江苏省徐州市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封闭式交通系统,包含多个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和设置在相邻封闭式主运输系统之间的环形换乘系统,环形换乘系统在不停车的状态下实现不同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内的乘客换乘,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包含运行方向相反的内圈运输系统和外圈运输系统,多个设置在内圈运输系统和外圈运输系统之间的不停车上下客系统,在不停车的状态下实现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内的乘客上下客。本发明提供一种封闭式交通系统,实现了封闭式主运输系统的连续运行,保证了封闭式主运输系统不随着乘客的上下车而时开时停,在高速运行中实现乘客的动态上下车和动态换乘,通过可控的运行速度,调整运输流量,实现有限的交通空间,创造出无限的交通流量,指数级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交通、绿色城市。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交通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封闭式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和设置在相邻封闭式主运输系统之间的环形换乘系统(33);所述的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包含运行方向相反的内圈运输系统(1‑1)和外圈运输系统(1‑2);所述的环形换乘系统(33)的外侧分别接触不同封闭式主运输系统的外圈运输系统(1‑2),在不停车的状态下实现不同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内的乘客换乘;所述的封闭式交通系统还包含多个设置在内圈运输系统(1‑1)和外圈运输系统(1‑2)之间的不停车上下客系统(22),在不停车的状态下实现封闭式主运输系统内的乘客上下客,所述的不停车上下客系统(22)包含: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和梯级变速系统(2202),所述的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的外侧分别接触封闭式主运输系统的内圈运输系统(1‑1)和外圈运输系统(1‑2),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的内侧接触梯级变速系统(2202);所述的内圈运输系统(1‑1)、外圈运输系统(1‑2)、环形换乘系统(33)和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都采用封闭式环形车辆运输系统;所述的内圈运输系统(1‑1)和外圈运输系统(1‑2)的运行方向相反,运行速度相同;所述的环形换乘系统(33)运行方向保证接触部分和与其相接触的外圈运输系统(1‑2)的运行方向一致,运行速度与其相接触的外圈运输系统(1‑2)的运行速度一致;所述的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的运行方向保证接触部分和与其相接触的内圈运输系统(1‑1)和外圈运输系统(1‑2)的运行方向一致,运行速度与其相接触的内圈运输系统(1‑1)和外圈运输系统(1‑2)的运行速度一致;所述的梯级变速系统(2202)包含: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集运带(2203),第一级环形集运带位于最外侧,接触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的环形部(2‑1),第二级环形集运带设置在第一级环形集运带内侧,第N级环形集运带设置在第N‑1级环形集运带内侧,梯级变速系统(2202)的运行方向与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的运行方向一致,第一级环形集运带的运行速度与封闭式上下客缓冲系统(2201)的运行速度一致,第一级环形集运带至第N级环形集运带的运行速度依次递减;所述的封闭式环形车辆运输系统包含:运输支架系统(1)、安装在运输支架系统(1)上的车厢系统(2)、多个固定安装在运输支架系统(1)上并驱动车厢系统(2)前进的动力系统(3)、以及连接所有动力系统(3)的控制器,所述的运输支架系统(1)和车厢系统(2)都呈封闭的环形;所述的运输支架系统包含:多个间隔设置的龙门架(100),每个龙门架(100)上具有驱动支承平台(104),将龙门架(100)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车厢底部轨道(101),其连接所有的龙门架(100),固定设置在龙门架(100)的底部,该车厢底部轨道(101)为首尾相接的环形轨道;车厢顶部轨道(102),其连接所有的龙门架(100),固定设置在龙门架(100)的顶部,该车厢顶部轨道(102)为首尾相接的环形轨道;所述的车厢系统包含:多个车厢箱体(200),所有的车厢箱体(200)形成封闭的环形,每个车厢箱体(200)上具有多个车轮(205),车轮(205)与运输支架系统中的车厢底部轨道(101)接触,实现车厢箱体(200)沿车厢底部轨道(101)在龙门架(100)的下部空间运动;多个导向轮组件,其与运输支架系统中的车厢顶部轨道(102)嵌合连接,沿车厢顶部轨道(102)在龙门架(100)的上部空间运动;动力传动带(201),其为首尾相接的环形带,该动力传动带(201)上端连接所有的导向轮组件,下端连接所有的车厢箱体(200),该动力传动带(201)的两侧分别与动力系统接触,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带动车厢系统整体运动;交换平台(204),其设置在车厢箱体(200)上;所述的动力系统包含:对称设置的两个动力单元,所述的两个动力单元设置在龙门架(100)的驱动支承平台(104)上,分别位于动力传动带(201)的两侧,并分别与动力传动带(201)紧密接触,给动力传动带(201)提供驱动力;所述的动力单元包含:安装架(300),其设置在运输支架系统的驱动支承平台(104)上;驱动组件,其设置在安装架(300)内,与动力传动带(201)紧密接触;顶紧组件,其设置在安装架(300)上,顶紧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保持与动力传动带(201)紧密接触;所述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所有的驱动组件和顶紧组件,控制驱动组件的启停和加减速,并控制顶紧组件的顶紧压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华;张屹东,未经张晓华;张屹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3635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