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2978.8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8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何良宗;能计晓;丁维娜;张建寰;曾涛;薛文东;陈一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H02M5/293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及电力电子。单相补偿时,a相、b相、c相补偿器均由一个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和一个隔离变压器组成;双相补偿时,a相、b相、c相补偿器均由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和隔离变压器1、隔离变压器2组成;三相补偿时,a相、b相、c相补偿器都由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3和隔离变压器1、隔离变压器2、隔离变压器3组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电压 恢复 及其 智能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动态电压恢复器,其特征在于,单相补偿时,a相、b相、c相补偿器均由一个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和一个隔离变压器组成,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输入端一端接电网,另一端接地;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的输出端一端接隔离变压器初级的同名端A1,另一端接隔离变压器初级的异名端B1;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次级的同名端C1接电网,隔离变压器次级的异名端D1接负载;双相补偿时,a相、b相、c相补偿器均由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和隔离变压器1、隔离变压器2组成;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的输入端一端连接电网对应相,另一端接地;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的输入端一端连接电网对应相,另一端接地;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的输出端一端接隔离变压器1初级的同名端A1,另一端接隔离变压器1初级的异名端B1;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的输出端一端接隔离变压器2初级的同名端A2,另一端接隔离变压器2初级的异名端B2;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1的次级同名端C1接电网;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2次级的同名端C2接隔离变压器1的异名端D1,隔离变压器2次级的异名端D2接负载;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1次级C1D1和隔离变压器2次级C2D2以串联的形式将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和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的输出电压作矢量和;三相补偿时,a相、b相、c相补偿器都由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3和隔离变压器1、隔离变压器2、隔离变压器3组成;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的输入端一端连接电网对应相,另一端接地;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的输入端一端连接电网对应相,另一端接地;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3的输入端一端连接电网对应相,另一端接地;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的输出端一端接隔离变压器1初级的同名端A1,另一端接隔离变压器1初级的异名端B1;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的输出端一端接隔离变压器2初级的同名端A2,另一端接隔离变压器2初级的异名端B2;a相、b相、c相补偿器的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3的输出端一端接隔离变压器3初级的同名端A3,另一端接隔离变压器3初级的异名端B3;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1的次级同名端C1接电网;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2次级的同名端C2接隔离变压器1的异名端D1;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3次级的同名端C3接隔离变压器2的异名端D2,隔离变压器3次级的异名端D3接负载;a相、b相、c相补偿器的隔离变压器1次级C1D1、隔离变压器2次级C2D2、隔离变压器3次级C3D3以串联的形式将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1、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2、Quasi‑Z‑Source AC‑AC变换器3的输出电压作矢量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297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