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度函数化的被动减振关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4665.7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4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田为军;张琪;杨震;李明;丛茜;王骥月;任雷;任露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32 | 分类号: | 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度函数化的被动减振关节,包括有关节恢复力矩结构、函数化摩擦力矩结构和轴向补偿力结构;当下基体受力而产生关节角位移时,关节便产生关节恢复力矩与摩擦力矩,其中恢复力矩与关节旋转角成线性关系,摩擦力矩与关节旋转角成函数化关系,摩擦力方向始终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扭簧起到储能作用,摩擦部件起到耗能作用,两者共同作用起到缓冲减振作用。由于关节具备函数化的摩擦力矩,对冲击振动能量的吸收具有针对性,例如随着关节旋转角的增加,其摩擦力矩越大,摩擦耗能就越大,其摩擦力矩与关节角的函数关系可定制,因此提高了缓冲减振的通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函数 被动 关节 | ||
【主权项】:
一种刚度函数化的被动减振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关节恢复力矩结构、函数化摩擦力矩结构和轴向补偿力结构;所述的关节恢复力结构包括对称扭簧(16)、上基体(15)、关节轴(1)、轴承(13)、轴套(14)、下基体(25)、第二螺钉(24)组成;扭簧(16)一端通过第二螺钉(24)固定在下基体(25)的螺纹孔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基体(15)的凹槽中,恢复力矩由扭簧(16)提供,上基体(15)与下基体(25)通过轴承(13)与轴套(14)实现旋转副约束,使关节具备重载能力;所述的函数化摩擦力矩结构包括端盖(11)、摩擦环(10)、第三小滚球(9)、第一螺钉(12)、第二压缩弹簧(8)、凸轮体(7)、第二小滚球(6)、第一压缩弹簧(5)、小滚子(22)、滚轴(23)、滚轮座(21)、滑槽(20)、第二螺母(18)、第一螺栓(26)、螺母座(19)、第二螺栓(17),摩擦力矩由摩擦环(10)与端盖(11)的旋转摩擦提供,摩擦力矩的大小由轴向正压力控制;端盖(11)固定在下基体(25)上,摩擦环(10)通过第三小滚球(9)与关节轴(1)产生移动副约束,其中第三小滚球(9)安装在摩擦环(10)内壁面上,在关节轴(1)轴向的凹槽中滑动,使得摩擦环(10)只能轴向移动;摩擦环(10)一端面与端盖(11)发生旋转摩擦,产生摩擦力矩,摩擦环(10)另一端面通过第二压缩弹簧(8)与凸轮体(7)连接,凸轮体(7)内壁面通过第二小滚球(6)与关节轴(1)产生移动副约束,使得凸轮体只能轴向移动;凸轮体(7)通过第二压缩弹簧(8)与电磁套筒(3)连接;凸轮体(7)与固定在下基体(25)上的可调距离的小滚子(22)形成点面约束,小滚子(22)在凸轮体(7)的凸轮面上滚动,从而使凸轮体(7)发生轴向移动,轴向移动的凸轮体(7)导致第二压缩弹簧(8)的形变,从而改变第二压缩弹簧(8)对摩擦环(10)的正压力,最终改变摩擦力矩,即实现摩擦力矩与关节旋转的角度成函数关系;所述的补偿力结构包括有电磁线圈、电磁套筒(3)、第一小滚球(4)、第一螺母(2);电磁套筒(3)通过第一螺母(2)与第一小滚球4约束在关节轴(1)上,使得电磁套筒(3)只能发生轴向运动;补偿力由电磁线圈对凸轮体(7)的吸引力提供,即当凸轮体(7)发生轴向移动时,第二压缩弹簧(8)和第一压缩弹簧(5)的合力将增加在小滚子(22)上,因此电磁线圈对凸轮体(7)的吸引力抵消两个第二压缩弹簧(8)和第一压缩弹簧(5)的合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6466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