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口径管内焊缝表面缺陷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2454.0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8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焦敬品;李思源;常予;李立;何存富;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45;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小口径管内焊缝表面缺陷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计算机、工业相机、转接头、工业内窥镜、移动便携式光源、内窥镜固定夹具和待测管件。工业相机与计算机相连,转接头一端与工业相机相连,另一端与工业内窥镜相连,可用于焊缝图像的采集。移动便携式光源与工业内窥镜相连,用于提供管内的照明。内窥镜固定夹具与内窥镜相连,用于内窥镜的中心定位、上下调节定位和360°旋转。完成对待测管件内部焊缝表面缺陷的识别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口径 焊缝 表面 缺陷 识别 装置 | ||
【主权项】:
1.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BP神经网络以及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焊缝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实验系统搭建:安装实验系统,实验系统包括计算机、体积为29mm×29mm×57mm的工业相机、F35光学转接头、直径为8mm工业硬性内窥镜、移动便携式光源和内窥镜固定夹具;工业相机与计算机相连,转接头一端与工业相机相连,另一端与工业内窥镜相连,可用于焊缝图像的采集;移动便携式光源与工业内窥镜相连,用于提供管内的照明;内窥镜固定夹具与内窥镜相连,用于内窥镜的中心定位以及上下调节定位,对内径为30mm的小口管道进行检测;步骤二:采集样本图像:首先选取5类不同表面焊接质量的图像,共5×50幅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出不同焊接质量焊缝表面的能量、对比度、相关性、同质性、熵和方差特征参数,并将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特征参数;步骤三:BP神经网络的建立:将训练样本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并设置神经网络的初始值参数,其中输入层设置为24,输出层设置为5,隐含层神经元设置为20;隐含层传递函数选择logsig传递函数,输出层传递函数选择logsig传递函数,训练算法选择梯度下降自适应学习训练函数;设定最大训练次数为3000次,训练精度为0.01,学习率为0.01,显示训练间隔为50;步骤四:焊缝表面焊接质量识别:采集40幅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采集图像的能量、对比度、相关性、同质性、熵和方差特征参数,并将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特征参数;采集到的图像经过神经网络识别,计算出测试样本与各类不同表面焊接质量训练样本的匹配度,选取与5类不同表面焊接质量测试样本匹配度最高的一类,识别出测试样本的表面焊接质量;步骤五:焊缝内凹深度检测:采用张正友标定法标定出相机的焦距为30mm;对初步判断为焊接质量良好的管道进行检测;选取焊缝区域反光较小的位置采集一幅图像,利用电动机驱动,移动卡头,移动距离为2mm,采集第二幅图像;对图像进行立体匹配获取初始视差图,再采用曲线拟合细化视差图,利用三角测量原理
完成三维信息构建,f为焦距,b为基线距离,d为视差值;在中心区域选取3个焊缝边缘点取平均获得焊缝边缘至相机的距离为6.6758mm,取焊缝中心点的距离为6.0022mm,两者距离差0.6736mm近似为焊缝中心区域为与焊缝边缘区域的相对高度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3245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