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N结的硅通孔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2002.9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3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娟;王刚;余宁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N结的硅通孔结构,从外到内依次设置为P型半导体衬底、N型掺杂层、介质层和金属柱,P型半导体衬底与N型掺杂层之间形成PN结空间电荷区,N型掺杂层、PN结空间电荷区及P型半导体衬底构成PN结。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基于PN结的硅通孔结构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与传统同轴结构的圆柱形硅通孔相比,其采用N型掺杂层与P型半导体衬底形成PN结,在三维集成电路工作时处于反偏状态,自动实现隔离噪声的作用,达到较高的高频信号完整性。并且本发明的硅通孔结构省去了接地环节,同时减少了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热机械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n 硅通孔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PN结的硅通孔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选定衬底(1);步骤2、采用反应离子法在衬底(1)上刻蚀贯通衬底(1)上下表面的通孔;步骤3、在步骤2刻蚀形成的通孔内表面制备N型掺杂层(3);步骤4、在步骤3制备的N型掺杂层(3)的内表面制备介质层(4);步骤5、采用物理气相淀积法在步骤4制备的介质层(4)以内制备金属柱(5),直至金属柱(5)将衬底(1)中的通孔完全填满为止;步骤6、对衬底(1)和硅通孔的上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直到衬底(1)和硅通孔的上表面平整为止,即完成该基于PN结的硅通孔结构的制作;所述步骤4制备的介质层(4)为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中的一种;当所述介质层(4)为二氧化硅层时,采用的制备工艺为常压化学气相淀积法,且步骤4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4.1、将经过步骤3的衬底(1)放入到反应炉中,反应炉的温度保持在240~450℃范围内;步骤4.2、采用计量泵计量硅烷气体,并采用转子流量计计量氧气,使氧气和硅烷气体的流量比不小于3:1;步骤4.3、将硅烷气体加压后输送到汽化炉中,并将氧气输送到鼓泡瓶中,将鼓泡瓶内的反应溶液经恒温加热器加热到340℃‑360℃,氧气在鼓泡瓶中与水蒸气混合后,再通入到预热炉中,并将经过汽化炉的硅烷气体也通入到预热炉中与氧气混合,使硅烷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达到380~450℃,最后,将硅烷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反应炉,硅烷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反应炉中被吸附到步骤3制备的N型掺杂层(3)的内表面,形成介质层(4);当所述介质层(4)为氮化硅层时,采用的制备工艺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并且采用硅烷气体和氨气作为反应气体;当所述介质层(4)为氮氧化硅层时,采用的制备工艺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并且采用一氧化二氮气体和硅烷气体作为反应气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1200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