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455.7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7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昭明;王利;陈学健;赵妞;张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53/8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王惠萍 |
地址: | 243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对应设有九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落料工位、第二拉延工位、第三整形工位、第四修边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与整形工位、第七冲孔工位、第八整形工位和第九侧冲孔工位。本发明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应用传递法设计,模具设有良好的送料定位系统,油底壳成形质量高、一致性好;模具的安装、调试、刃磨、修理等技术要求低,难度小,耗时少;模具操作安全性好;通过自动送料装置送料,配合机械手容易实现自动线生产作业,机械手运动无干涉。通过对轿车覆盖件中深拉延件自动线多工位传递模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底壳多工位 传递 | ||
【主权项】:
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对应设有九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落料工位、第二拉延工位、第三整形工位、第四修边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与整形工位、第七冲孔工位、第八整形工位和第九侧冲孔工位;对应所述第一落料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上模座上的两个冲头(103、135)和两个卸料板(102、104),两个冲头(103、135)位于卸料板一(102)和卸料板二(104)之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下模座上的六个凸模(204、205、206、260、261、262)和定位块(202、208),定位块(202、208)与两个卸料板(102、104)相配合,凸模一(204)与凸模二(206)之间具有让一个冲头(135)插入的间隙,凸模三(262)与凸模四(260)之间具有让另一个冲头(103)插入的间隙,凸模五(261)与凸模六(205)之间具有让两个冲头(103、135)共同插入的间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未经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9645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保护螺纹的模具制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减震器缸筒热旋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