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局部增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4097.9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8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魏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伯卿 |
主分类号: | F02M25/00 | 分类号: | F02M25/00;F01L1/06;F01L1/26;F01L3/22;F01L1/20;F02F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发动机局部增氧装置,包括一个缸体、一个活塞、一个空气进气门、一个富氧进气门和一个排气门;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缸体的缸体中央有一个点火器,点火器的左侧安装有一个空气进气门,点火器的右侧安装有一个排气门,在点火器与空气进气门之间安装有一个富氧进气门,空气进气门由空气进气门杆、空气进气门凸轮、空气进气门弹簧组成,排气门由排气门杆、排气门凸轮、排气门弹簧组成;富氧进气门由富氧进气门杆、富氧进气门凸轮、富氧进气门弹簧和富氧进气门坐组成,富氧进气门坐的富氧进气门孔与缸体顶端内壁上的对应位置有一个倒锥形孔,缸体顶端内壁上的倒锥形孔的上口与富氧进气门坐的富氧进气门孔的下口重合,缸体顶端内壁上的倒锥形孔内锥面最左侧锥线与缸体顶端内壁的夹角为α,缸体顶端内壁上的倒锥形孔内锥面最右侧锥线与缸体顶端内壁的夹角为β,α>β。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局部 装置 | ||
【主权项】:
发动机局部增氧装置,包括一个缸体(11)、一个活塞(7)、一个空气进气门(3)、一个富氧进气门(4和一个排气门(13);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缸体(11)的缸体顶端内壁(10)正中央的圆心位置安装有一个点火器(9),点火器(9)的左侧安装有一个空气进气门(3),点火器(9)的右侧安装有一个排气门(13),在点火器(9)与空气进气门(3)之间安装有一个富氧进气门(4),点火器(9)中心轴线与缸体(11)的中心轴线重叠,空气进气门(3)与排气门(13)安装在以点火器(9)为中心两侧的对称位置,富氧进气门(4)的中心轴线与空气进气门(3)的中心轴线平行,并且富氧进气门(4)的中心轴线、空气进气门(3)的中心轴线和点火器(9)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空气进气门(3)由空气进气门杆(2)、空气进气门凸轮(1)、空气进气门弹簧(18)组成,空气进气门杆(2)穿过缸体顶端内壁(10)的进气门孔部分的末端为一个锥形体结构,缸体顶端内壁(10)的进气门孔为一个锥形孔,空气进气门杆(2)的锥形体外锥面与缸体顶端内壁(10)进气门孔的锥形孔内锥面相匹配相密封,空气进气门杆(2)的上端面与空气进气门凸轮(1)的凸轮面相接触,使空气进气门凸轮(1)旋转的凸轮面顶压在空气进气门杆(2)的上端面,从而使空气进气门凸轮(1)的旋转可以空气顶压进气门杆(2)向下移动,空气进气门弹簧(18)外套在空气进气门杆(2)外圆面外侧,空气进气门弹簧(18)的中心轴线与空气进气门杆(2)的中心轴线重叠;排气门(13)由排气门杆(16)、排气门凸轮(17)、排气门弹簧(14)组成,排气门杆(16)穿过缸体顶端内壁(10)的排气门孔部分的末端为一个锥形体结构,缸体顶端内壁(10)的进气门孔为一个锥形孔,排气门杆(16)的锥形体外锥面与缸体顶端内壁(10)进气门孔的锥形孔内锥面相匹配相密封,排气门杆(16)的上端面与排气门凸轮(17)的凸轮面相接触,使排气门凸轮(17)旋转的凸轮面顶压在排气门杆(16)的上端面,从而使排气门凸轮(17)的旋转可以顶压排气门杆(16)向下移动,排气门弹簧(14)外套在排气门杆(16)外圆面外侧,排气门弹簧(14)的中心轴线与排气门杆(16)的中心轴线重叠;富氧进气门(4)由富氧进气门杆(8)、富氧进气门凸轮(15)、富氧进气门弹簧(20)和富氧进气门坐(19)组成,富氧进气门杆(8)穿过富氧进气门坐(19)的富氧进气门孔部分的末端为一个锥形体结构,富氧进气门坐(19)的富氧进气门孔为一个锥形孔,富氧进气门杆(8)的锥形体外锥面与富氧进气门坐(19)的富氧进气门孔的锥形孔内锥面相匹配相密封,但富氧进气门杆(8)的锥形体高度小于富氧进气门坐(19)的富氧进气门孔的锥形孔的高度,富氧进气门坐(19)的富氧进气门孔与缸体顶端内壁(10)上的对应位置有一个倒锥形孔,缸体顶端内壁(10)上的倒锥形孔的上口与富氧进气门坐(19)的富氧进气门孔的下口重合,缸体顶端内壁(10)上的倒锥形孔内锥面最左侧锥线与缸体顶端内壁(10)的夹角为α,缸体顶端内壁(10)上的倒锥形孔内锥面最右侧锥线与缸体顶端内壁(10)的夹角为β,α>β,目的是使从富氧进气门(4)进入发动机缸体(11)内的富氧气体喷向从空气进气门(3)进入的空气气体,从而使从富氧进气门(4)进入的富氧气体与从空气进气门(3)进入的空气气体混合均匀;富氧进气门杆(8)的上端面与富氧进气门凸轮(15)的凸轮面相接触,使富氧进气门凸轮(15)旋转的凸轮面顶压在富氧进气门杆(8)的上端面,从而使富氧进气门凸轮(15)的旋转可以顶压富氧进气门杆(8)向下移动,富氧进气门弹簧(20)外套在富氧进气门杆(8)外圆面外侧,富氧进气门弹簧(20)的中心轴线与富氧进气门杆(8)的中心轴线重叠;空气进气门凸轮(1)长轴的相位与富氧进气门(4)长轴的相位成一个夹角Φ,3º≤Φ≤30º,同时,改变富氧进气门凸轮(15)的凸轮曲线,使富氧进气门凸轮(15)顶压富氧进气门杆(8)的时序晚于空气进气门凸轮(1)顶压空气进气门杆(2)的时序,并使被空气进气门凸轮(1)顶压后的空气进气门(3)与被富氧进气门凸轮(15)延时顶压后的富氧进气门(4)同时关闭,使富氧进气门凸轮(15)顶压富氧进气门杆(8)的时序晚于空气进气门凸轮(1)顶压空气进气门杆(2)的时序的目的是:让空气进气门(3)进入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空气时,富氧进气门(4)被顶压开使富氧空气进入到缸体(11)的上部分空间,从而使进入到缸体(11)内的空气和富氧空气在压缩冲程过程中被压缩后,靠近缸体顶端内壁(10)的被压缩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高于远离缸体顶端内壁(10)的被压缩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进而使这些被压缩的混合气体被点火器(9)点燃燃烧时,靠近缸体顶端内壁(10)的燃烧温度高于远离缸体顶端内壁(10)的燃烧温度,增强燃烧强度和燃烧效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伯卿,未经魏伯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2409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荧光激发原理的新能源汽车长工作距光学点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门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