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锲形结构约束阻尼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8526.3 | 申请日: | 2015-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4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7/08 | 分类号: | F16F7/08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锲形结构约束阻尼减振器,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减振效果好阻尼减振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阻尼层(2)活动连接在刚性锲形块(1)锲形面与刚性锲形柱体(3)锲形面之间,阻尼层平行四边形锲形截面对应配合在刚性锲形块(1)和刚性锲形柱体的锲形面上,在振动环境下,刚性锲形块和刚性锲形柱体锲形面产生反复的上下相对运动,带动阻尼层在X、Y、Z三轴方向上获得反复的剪切变形,发生剪切变形,驱动阻尼层阻尼材料产生动滞后型内耗效应,将振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实现振动能量耗散达到减振。本实用新型通过阻尼层反复剪切变形带来的动滞后型内耗效应将振动机械能转为热能而实现减振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约束 阻尼 减振器 | ||
【主权项】:
一种锲形结构约束阻尼减振器,包括带有锲形截面的刚性锲形块(1)、刚性锲形柱体(3)和阻尼层(2),其特征在于:阻尼层(2)固定连接在刚性锲形块(1)锲形面与刚性锲形柱体(3)锲形面之间,阻尼层(2)平行四边形锲形截面对应配合在刚性锲形块(1)和刚性锲形柱体(3)的锲形面上,在振动环境下,刚性锲形块(1)和刚性锲形柱体(3)锲形面产生反复的上下相对运动,迫使带动阻尼层(2)在X、Y、Z三轴方向上获得反复的剪切变形,发生剪切变形,驱动阻尼层(2)阻尼材料产生动滞后型内耗效应,将支承基础的的振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实现振动能量耗散,达到减振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40852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下一篇:纤维板生产系统自动转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