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半独立斜置板簧的汽车双前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0386.7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0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山;刘向;侯帅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1/02 | 分类号: | B60G11/02;B60B3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林锦辉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采用半独立斜置板簧的汽车双前桥结构,该结构包括车架、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和转向系统。两个前桥均包括半独立斜置板簧悬架、半轴和梯形转向机构;半独立斜置板簧悬架包括四片斜置板簧,第一片与第四片斜置板簧关于半轴对称,第二片与第三片斜置板簧关于半轴对称;第一片、第四片斜置板簧所确定的纵向对称面的交线与第二片、第三片斜置板簧所确定的纵向对称面的交线彼此平行或共线;本发明中采用半独立斜置板簧悬架的双前桥结构,有效避免了一侧车轮的上下跳动对另一侧车轮的影响,提高了整体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同时提高了双前桥的最大转角范围,有利于提高整车低速机动灵活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独立 斜置板簧 汽车 前桥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采用半独立斜置板簧悬架的汽车双前桥结构,该结构包括车架(13)、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和转向系统;所述第一前桥包括车架两侧的半独立板簧悬架、第一前桥左半轴(15a)、第一前桥右半轴(15b)以及第一梯形转向机构;所述第二前桥包括车架两侧的半独立板簧悬架、第二前桥左半轴(15c)、第二前桥右半轴(15d)以及第二梯形转向机构;所述的第一梯形转向机构包括第一前桥左侧转向节(9a)、第一前桥右侧转向节(9b)和第四连杆(12);所述的第二梯形转向机构包括第二前桥左侧转向节(9c)、第二前桥右侧转向节(9d)和第五连杆(17);每个半独立板簧悬架包括板簧、车桥连接构件(11)、车轮(10)和车架连接构件(8);半轴靠近车轮一端与车桥连接构件(11)固结,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14)与车架(13)连接,车架连接构件(8)固定于车架(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包括四片斜置板簧,即第一片斜置板簧(5a)、第二片斜置板簧(5b)、第三片斜置板簧(5c)和第四片斜置板簧(5d);每片斜置板簧一端与车架连接构件(8)连接,另一端与车桥连接构件(11)连接;所述第一片斜置板簧(5a)与第四片斜置板簧(5d)关于半轴(15)对称,第二片斜置板簧(5b)与第三片斜置板簧(5c)关于半轴(15)对称;第一片斜置板簧(5a)、第四片斜置板簧(5d)所确定的纵向对称中心面的交线与第二片斜置板簧(5b)、第三片斜置板簧(5c)所确定的纵向对称中心面的交线彼此平行或者共线;第一片斜置板簧(5a)与第四片斜置板簧(5d)所确定的纵向对称中心面的夹角范围为60°~120°,第二片斜置板簧(5b)与第三片斜置板簧(5c)所确定的纵向对称中心面的夹角范围为60°~120°;第一前桥左半轴(15a)与车架(13)的铰接点位置和第一前桥右半轴(15b)与车架(13)的铰接点位置关于车架纵向对称中心面对称,第二前桥左半轴(15c)与车架(13)的铰接点位置和第二前桥右半轴(15d)与车架(13)的铰接点位置关于车架的纵向对称平面对称,且第一前桥左半轴(15a)的轴线与第一前桥右半轴(15b)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或左右两个半轴呈倒V型布置,第二前桥的布置方案和第一前桥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3038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浑浊液体抽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立式液压柱塞泥浆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