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中的成像系统光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2899.5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8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谢爱民;柳森;宋强;郑蕾;柯发伟;罗庆;黄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39/00 | 分类号: | G03B39/00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服务中心 11043 | 代理人: | 胡均平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多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中的成像系统光路结构。本发明的成像系统光路结构包括3组透镜、滤光片、10组反射镜、7组分束镜、8个偏振片、8个小孔光阑。通过本发明的成像系统光路结构,将重合的8束光均匀分离,并将分离后的8路光束对应在8个相机上。通过改变激光光源的出光时间,实现不同时刻的目标图像成像至不同的相机上,即产生8个序列图像。同时,因使用的激光束的脉宽小于10纳秒,所以对应的光束曝光时间也小于10纳秒。 | ||
搜索关键词: | 序列 激光 阴影 照相 系统 中的 成像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多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中的成像系统光路结构,包括3组透镜、滤光片(3)、10组反射镜、7组分束镜、8个偏振片、8个小孔光阑;3组透镜分别为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131)、第三透镜(132),10组反射镜分别为第一反射镜(401)、第二反射镜(402)、第三反射镜(403)、第四反射镜(404)、第五反射镜(405)、第六反射镜(406)、第七反射镜(407)、第八反射镜(408)、第九反射镜(409)、第十反射镜(410),7组分束镜分别为第一分束镜(501)、第二分束镜(502)、第三分束镜(503)、第四分束镜(504)、第五分束镜(505)、第六分束镜(506)、第七分束镜(507),8个小孔光阑分别为第一小孔光阑(601)、第二小孔光阑(602)、第三小孔光阑(603)、第四小孔光阑(604)、第五小孔光阑(605)、第六小孔光阑(606)、第七小孔光阑(607)、第八小孔光阑(608),8个偏振片分别为第一偏振片(701)、第二偏振片(702)、第三偏振片(703)、第四偏振片(704)、第五偏振片(705)、第六偏振片(706)、第七偏振片(707)、第八偏振片(708);从多序列激光阴影照相系统中的准直系统光束汇聚到光束入口(12),经过第一透镜(1)后光束变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依次经过滤光片(3)、第一反射镜(401)及第三分束镜(503)后,平行光束分为2路,即第一路光束、第二路光束;第一路光束依次通过第五反射镜(405)、第二反射镜(402)、第二透镜(131)、第一分束镜(501)后平行光束又分为2路,即第三路光束与第四路光束;第三路光束依次通过第三反射镜(403)、第七分束镜(507)后平行光束又分为2路,即第五路光束、第六路光束;第五路光束依次通过第十反射镜(410)、第一小孔光阑(601)、第一偏振片(701)后,光束入射至对应的相机上,对测试目标进行成像;第二路光束依次通过第九反射镜(409)、第三透镜(132)、第五分束镜(505)后,平行光束又分为2路,即第七路光束、第八路光束,第七路光束依次通过第八反射镜(408)、第六分束镜(506)、第七小孔光阑(607)、第七偏振片(707)后,光束入射至对应的相机上,对测试目标进行成像;第四路平行光束依次通过第二小孔光阑(602)、第二偏振片(702)后,光束入射至对应的相机上,对测试目标进行成像;第六路平行光束依次通过第六小孔光阑(606)、第六偏振片(706)后,光束入射至对应的相机上,对测试目标进行成像;第八路平行光束依次通过第八小孔光阑(608)、第八偏振片(708)后,光束入射至对应的相机上,对测试目标进行成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4289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移动售电收费手机终端系统
- 下一篇:光源模块与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