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微量赤霉素A3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85877.0 申请日: 2013-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3163124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9
发明(设计)人: 李建平;黎舒怀;魏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76 分类号: G01N21/76;G01N21/6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微量赤霉素A3的方法。当待测分子赤霉素A3与电极表面的分子印迹膜上罗丹明B标记的赤霉素A3进行竞争取代时,罗丹明B在一定的电压下被氧化,形成氧化态的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可以极大地诱导放大鲁米诺微弱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导致鲁米诺底液的电化学发光降低。罗丹明B与底液中的鲁米诺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与赤霉素A3的浓度在1.0×10-11~3.0×10-9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3.45×10-12mol/L。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技术在检测时存在过于复杂等诸多缺点,提高了灵敏度和选择性,对于低浓度赤霉素A3的检测易于自动化。
搜索关键词: 分子 印迹 电化学 发光 传感器 检测 微量 赤霉素 a3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用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微量赤霉素A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金电极的处理:依次用1.0、0.3和0.05μm氧化铝粉将金电极抛光后,分别在无水乙醇和水中各超声洗涤5分钟,然后在0.5mol/LH2SO4中于-0.2~1.0V进行循环伏安即CV电化学处理,直到获得稳定的CV响应;(2)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先将0.009~0.036g邻苯二胺用10mLpH=5.2的醋酸缓冲液溶解,然后加入2×10-4~8×10-4mol/L的赤霉素A3溶液,充分混合均匀,用循环伏安法扫描20~40圈,扫描范围-0.2~1.0V,扫速50mV/s;聚合完成后将金电极取出,用二次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放入体积比为7~9:1的无水甲醇-冰醋酸体系中,在搅拌下洗涤金电极表面的聚合膜5~15分钟,除去聚合物膜中的赤霉素A3以及吸附在分子印迹膜上的其它吸附物,制成保留有模板分子构型孔穴的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3)检测方法:首先将步骤(2)制得的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置于罗丹明B标记的赤霉素A3的溶液中孵化18分钟,然后取出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冲洗表面;将孵化完全的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分别放入0、1×10-11、3×10-11、6×10-11、12×10-11、25×10-11、50×10-11、80×10-11、120×10-11、160×10-11、200×10-11、250×10-11、300×10-11mol/L的赤霉素A3标准溶液中进行竞争吸附10~20分钟;最后接入检测体系,检测体系为:10mL含1.2×10-3mol/L鲁米诺的0.05mol/LTris-HCl缓冲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pH=7.8;用MPI-E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进行电致化学发光扫描,扫描电压-0.3~0.8V,扫速为100mV/s,光电倍增管高压900V,采样速率10T/S,放大倍数4,测量时间90s;(4)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在15mL小烧杯中加入10mL含1.2×10-3mol/L鲁米诺的0.05mol/LTris-HCl缓冲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pH=7.8;将已在罗丹明B标记赤霉素A3溶液中孵化完全的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浸入10mL赤霉素A3标准溶液中竞争吸附15分钟,进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赤霉素A3在1.0×10-11~3.0×10-9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减少值I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IF=11.51C(10-11mol/L)+134.44,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样品中赤霉素A3含量的测定:在15mL小烧杯中加入10mL含1.2×10-3mol/L鲁米诺的0.05mol/LTris-HCl缓冲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pH=7.8;将在罗丹明B标记赤霉素A3溶液中孵化完全的赤霉素A3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浸入10mL赤霉素A3溶液中竞争吸附15分钟;利用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对待测液进行电致化学发光扫描,扫描电压扫描电压-0.3~0.8V,扫速为100mV/s,光电倍增管高压900V,采样速率10T/S,放大倍数4,测量时间90s,得到电化学发光强度IF;根据校正曲线计算出赤霉素A3的浓度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8587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