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振动能量回收的自供电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3724.1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阚君武;李洋;王淑云;曾平;程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2;F16F9/36;F16F9/50;H02N2/1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321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的自供电阻尼器,属于减振器。上下壳体连接后构成压缩缸和阻尼缸;端盖将俘能器和顶块压在上下壳俘能腔内;双杆活塞将压缩缸腔分隔成上下压缩腔,活塞杆压在顶块上;单杆活塞将阻尼缸腔隔成上下阻尼腔,上阻尼腔与蓄能器、上壳流体腔及上压缩腔连通,下阻尼腔与下压缩腔连通;活塞杆内的驱动器将阀芯和蝶形弹簧压在单杆活塞内;两阻尼腔通过单杆活塞的左右阀孔及阀芯环槽连通;左右阀孔及环槽构成阻尼阀孔。本发明优点是故纵向尺寸小,适于大行程及纵向安装空间受限的场合;俘能器非工作时不受流体作用,且可采用较长驱动器调节阻尼,发电能及调节能力强。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振动 能量 回收 自供 阻尼 | ||
【主权项】:
基于振动能量回收的自供电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并构成一组压缩缸和一个阻尼缸;两个端盖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并依次将压电叠堆型俘能器和顶块压接在上壳俘能腔及下壳俘能腔内;双杆活塞置于压缩缸腔内并将其分隔成上压缩腔和下压缩腔,双杆活塞的上活塞杆和下活塞杆分别压在置于上壳俘能腔和下壳俘能腔内的顶块上,上活塞杆与上壳俘能腔底孔之间、以及下活塞杆与下壳俘能腔顶孔之间均设有密封圈;单杆活塞置于阻尼缸腔内并将其分隔成上阻尼腔和下阻尼腔;上阻尼腔通过管路与蓄能器连通、还通过下壳体内壁上的通孔一与上壳流体腔及上压缩腔连通;下阻尼腔通过下壳体上的通孔二与下压缩腔连通;单杆活塞下表面压接有弹簧、上表面通过螺钉与活塞杆端部法兰连接;活塞杆内腔中装有压电叠堆型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依次将阀芯和蝶形弹簧压接在单杆活塞内;上阻尼腔和下阻尼腔通过单杆活塞上的左阀孔和右阀孔、以及阀芯上的环槽相连通;所述左阀孔、右阀孔、及环槽共同构成阻尼阀孔;置于上壳俘能腔及下壳俘能腔内的俘能器、以及置于活塞杆内腔中的驱动器分别通过导线组一、导线组二及导线组三与电控单元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4372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