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80kA电解槽六点四位法测定电解槽炉邦形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1995.7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艾胜鹏;亢宁强;杨红军;张成兴;鲁文欣;蔡有萍;马志旺;孙宁宁;刘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20 | 分类号: | C25C3/20 |
代理公司: | 西宁金语专利代理事务所 63101 | 代理人: | 哈庆华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铝电解行业,具体地说是涉及180kA电解槽六点四位法测定电解槽炉邦形成的方法。一种180kA电解槽六点四位法测定电解槽炉邦形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作测量工具步骤;二、测量数据步骤;三、绘图步骤;四、数据图形分析步骤。本发明通过对电解槽炉帮关键部位的准确测量,利用CAD制图软件对炉膛内型进行一比一的真实还原,科学真实的表现炉帮、伸腿的长成情况,并能清晰的看见人造伸腿、阴极炭块是否存在腐蚀,为下一步的生产技术条件的调整起指导作用;并能通过多次测量后对图形的对比、剖析,评价各项技术条件实施后的效果,实现电解槽的科学管理。该技术适用于电解槽的炉膛内型绘制。 | ||
搜索关键词: | 180 ka 电解槽 六点四位法 测定 形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180kA电解槽六点四位法测定电解槽炉邦形成的方法测量工具包括:“U”型钎子(1)、“L”形直角钎子(2)、钝角钎子(3),电解槽的结构包括:侧部炭块(4)、人造伸腿(5)、炉台(6)、槽壳(7)、A面的炉帮曲线(8)、B面的炉帮曲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定炉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作测量工具步骤:采用Φ8mm—Φ10mm的钢筋挝制 “U”形、直角“L”形、钝角钎子三种;“U”形钎子(1):上水平长度1500mm,垂直高度620mm,下水平长度270mm;“L”形直角钎子(2):上水平长度1500mm,垂直高度570mm;钝角钎子(3):上水平长度1500mm,斜边长度400mm,斜边垂直投影280mm,下水平长度50mm;二、测量数据步骤:提前将待定测量的电解槽在A1‑2、A6‑7、A10‑11、B1‑2、B6‑7、B10‑11六个关键位置开孔,开孔直径约500mm(开孔选择阳极缝对应位置,以便测量);将“U”形钎子(1)置入孔眼后沿炉帮缓慢移动向回拉测,若无明显凹凸感,则炉帮厚度均匀,反之则将“U”形钎子(1)固定于凹处,即炉帮最薄位置,保持“U”形钎子(1)与炉台(6)平行,将“U”形钎子(1)与炉台(6)的垂直距离(A),槽壳(7)向上的延长线与“U”形钎子(1)的空间交点到“U”形钎子(1)直角拐点的水平距离(B)读出;将“L”形直角钎子(2)置入孔内,已知槽壳(7)向上延长线与“L”形直角钎子(2)的空间交点到“L”形直角钎子(2)直角拐点水平距离为400mm,读出炉台(6)平面至“L”形直角钎子(2)的垂直高度(C);将“L”形直角钎子(2)置入孔内,已知槽壳(7)向上延长线与“L”形直角钎子(2)的空间交点到“L”形直角钎子(2)直角拐点水平距离为600mm,读出炉台(6)平面至“L”形直角钎子(2)的垂直高度(D);将钝角钎子(3)置入孔眼后,沿炉帮自然下滑至炉底后,读出槽壳(7)向上延长线与钝角钎子(3)的空间交点到钝角钎子(3)拐点的水平距离(E);分别在其余五个洞眼重复2‑6步骤,进行数据测量,并读数;三、绘图步骤:以出铝端为正视角,根据筑炉图纸尺寸绘制电解槽的剖面图,在CAD上等比例还原电解槽槽壳(7)、侧部炭块(4)、人造伸腿(5)、阴极等内型结构;在CAD上选取直线,以炉台(6)与槽壳(7)的交点为起始点,垂直向上输入读数A,水平向右输入读数B,垂直向下输入“U”形钎子(1)的垂直高度620mm,水平向左输入“U”形钎子(1)制作尺寸270 mm,得到炉帮最薄处某点位置(为避免线条干扰,此线条选择蓝色,此时图上出现蓝色“U”型钎);继续选择直线,以炉台(6)与槽壳(7)的交点为起始点,向上垂直输入读数C ,“L”形直角钎子(2)向孔内水平深入自定义尺寸400 mm,得到人造伸腿(5)中部某点位置(为避免线条干扰,此线条选择红色,此时图上出现红色“L”型钎);继续选择直线,以炉台(6)与槽壳(7)的交点为起始点,向上垂直输入读数D,“L”形直角钎子(2)向孔内水平深入自定义尺寸600 mm,得到人造伸腿(5)中部另一点位置(为避免线条干扰,此线条选择绿色,此时图上出现绿色“L”型钎);选择直线,以炉台(6)与槽壳(7)的交点为起始点,水平向右输入读数E,方向不变继续水平向右输入钝角钎子(3)制作尺寸(280‑50) mm,线条变向,垂直向下直至与阴极线相交,确认交点(为避免线条干扰,此线条选择紫色);选择圆滑曲线将步骤5)交点、步骤4)端点、步骤3)端点、步骤2)端点连接在一起后与等比例还原电解槽剖面图叠加即可; 删除2)3)4)5)步骤中的三种钎型辅助线, A面的炉帮曲线(8)、B面的炉帮曲线(9)即呈现;如法炮制,可得出其余五个位置的炉帮曲线;四、数据图形分析步骤:通过对电解槽炉帮关键部位的准确测量,利用CAD制图软件对炉膛内型进行一比一的真实还原, A面的炉帮曲线(8)、B面的炉帮曲线(9)、人造伸腿(5)的长成情况一目了然,并能清晰的看见人造伸腿(5)、阴极炭块是否存在腐蚀,为下一步的生产技术条件的调整起指导作用;可将成图打印出来,标识在该槽的醒目位置,直观易懂,为不同的操作者提供统一的认识,为生产提供方便,并能通过多次测量后对图形的对比、剖析,评价各项技术条件实施后的效果,实现电解槽的科学管理;如此可将其余五个部位的炉帮曲线全部画出,供生产参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9199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