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冲击能量吸收体及其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369.1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玉田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4 | 分类号: | B60R2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冲击能量吸收体及其成形方法。其特征是,在树脂制的单壁实心板状结构的冲击能量吸收体中,具有被周壁包围的平面部;多个第一突起体;第二突起体,一对倾斜竖起壁分别从平面部竖起且相互对置,顶壁将一对竖起壁的顶部彼此在与周壁大致相同高度连结,一对倾斜竖起壁从平面部向顶壁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按规定倾斜角度α倾斜,第二突起体连结周壁和最靠近周壁的第一突起体的倾斜竖起壁,并且连结相邻的第一突起体的倾斜竖起壁彼此,第二突起体的突起高度比多个第一突起体的突起高度低且在多个第一突起体各自的根部连结,平面部的一侧的板面或另一侧的板面构成冲击载荷的承受面。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冲击 能量 吸收体 及其 成形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车辆用树脂制冲击能量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能量吸收体为树脂制的单壁实心板状结构,其具有:矩形的平面部,所述平面部的一侧的板面或另一侧的板面构成冲击载荷的承受面;多个第一突起体,其通过在所述平面部内形成相互平行地隔开规定间隔的多个长槽而构成;以及第二突起体,其通过形成沿着与所述多个第一突起体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平面部内的长浅槽而构成,所述多个第一突起体分别与所述平面部的一方的对置边平行地延伸,所述第二突起体以将所述平面部的一方的对置边彼此连结的方式呈直线状地与所述平面部的另一方的对置边平行地延伸,所述多个第一突起体分别具有顶壁、一对倾斜竖起壁和端部竖起壁,所述一对倾斜竖起壁分别从所述平面部竖起且相互对置,所述顶壁将所述一对倾斜竖起壁连结,所述端部竖起壁将所述一对倾斜竖起壁的各端缘彼此连结,所述一对倾斜竖起壁以从所述平面部朝向所述顶壁相互接近的方式按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所述第二突起体被设置成将邻接的所述第一突起体的所述倾斜竖起壁彼此连结,所述第二突起体的突起高度比所述多个第一突起体的突起高度低,且所述第二突起体在所述多个第一突起体各自的根部进行连结,所述第二突起体的顶壁的长度比所述第一突起体的顶壁的长度短,针对倾斜方向的冲击载荷,抑制所述倾斜竖起壁的倒下,由此,确保吸收冲击能量的变形量,所述第一突起体的所述顶壁的宽度设定为8毫米至25毫米,所述第一突起体的所述突起高度设定为10毫米至90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洛株式会社,未经京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6536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阀致动器的旁通配置
- 下一篇:轮内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