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灸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3842.X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屈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7/02 | 分类号: | A61N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超声波灸电路结构。电路主要由模式控制操作电路、频率控制操作电路、功率控制操作电路、主电路和电源开关操作电路构成。主电路通过脉冲控制信号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与模式控制操作电路连接,通过低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中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高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匹配电感低频率接线端、匹配电感中频率接线端、匹配电感高频率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与频率控制操作电路连接,通过斩波控制信号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与功率控制操作电路连接;电源开关操作电路通过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连接到各个电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电路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超声波灸电路结构,其特征是:超声波灸电源电路主要由主电路和电源开关操作电路、模式控制操作电路、频率控制操作电路、功率控制操作电路构成;主电路通过脉冲控制信号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与模式控制操作电路连接,通过低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中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高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匹配电感低频率接线端、匹配电感中频率接线端、匹配电感高频率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与频率控制操作电路连接,通过斩波控制信号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与功率控制操作电路连接;电源开关操作电路通过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和公共接地端连接到主电路、模式控制操作电路、频率控制操作电路和功率控制操作电路;电源开关操作电路、模式控制操作电路和功率控制操作电路分别通过电源开关接点、模式控制开关接点和功率控制开关接点与电源开关按键、模式控制功能操作按键和功率控制功能操作按键构成操作连接;频率控制操作电路通过低频率控制开关联动接点、中频率控制开关联动接点和高频率控制开关联动接点分别与低频控制功能操作滑压键、中频控制功能操作滑压键和高频控制功能操作滑压键构成操作连接;主电路主要由模式、功率控制操作执行单元、超声波信号产生单元、功率放大和匹配换能执行单元构成。其中模式、功率控制操作执行单元由P沟道增强型斩波开关MOSFET器件的及其驱动电路构成分挡级占空比调节结构;超声波信号产生单元由受控选频RC相移网路及其放大电路构成正弦波信号源结构;功率放大和匹配换能执行单元由NPN型前置功放三极管、NPN型为上臂推挽三极管、PNP型下臂推挽三极管、谐振电感、换能器‑振子等效阻抗及其外围器件构成OTL输出匹配结构;模式、功率控制操作执行单元中的斩波驱动三极管基极偏流电阻RS0b的一端连接到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E,另一端与斩波驱动三极管TS0的基极连接;与门脉冲控制二极管DM的阳极和与门斩波控制二极管DP的阳极均与斩波驱动三极管TS0的基极连接;与门脉冲控制二极管DM的阴极和与门斩波控制二极管DP的阴极分别连接到脉冲控制信号接线端M和斩波控制信号接线端P;斩波驱动三极管TS0的发射极接地,斩波驱动三极管TS0的集电极与斩波驱动集电极负载电阻RS0c的一端连接;斩波驱动集电极负载电阻RS0c的另一端与斩波开关MOSFET器件QSE的栅极连接;斩波开关MOSFET器件QSE的源极连接到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E,斩波开关MOSFET器件栅极偏流电阻RSg跨接在斩波开关MOSFET器件QSE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斩波开关MOSFET器件QSE的漏极与稳压续流二极管DSE的阴极连接;稳压续流二极管DSE的阳极接地;平波电感LSE的一端与斩波开关MOSFET器件QSE的漏极连接,平波电感LSE的另一端与平波电容CSE的正极连接;平波电容CSE的负极接地;超声波信号产生单元中的三只振荡反馈电容COs一一串联构成振荡信号反馈链,其一端与振荡放大三极管TS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射随器三极管TS2的基极连接;振荡信号反馈链的中段振荡反馈电容COs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低频率振荡反馈电阻ROs1的一端、中低频率振荡反馈电阻ROs2的一端和高频率振荡反馈电阻ROs3的一端;两组低频率振荡反馈电阻ROs1的另一端均连接到低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F1,两组中低频率振荡反馈电阻ROs2的另一端均连接到中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F2,两组高频率振荡反馈电阻ROs3的另一端均连接到高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F3;低频率振荡反馈分压电阻RSD1的一端、中频率振荡反馈分压电阻RSD2的一端、高频率振荡反馈分压电阻RSD3的一端分别连接到低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F1、中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F2和高频率控制信号接线端F3,低频率振荡反馈分压电阻RSD1的一端、中频率振荡反馈分压电阻RSD2的一端和高频率振荡反馈分压电阻RSD3的一端均接地;振荡放大三极管基极偏流电阻RS1b的一端连接到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E,另一端与振荡放大三极管TS1的基极连接;振荡放大三极管集电极负载电阻RS1c的一端连接到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E,另一端与振荡放大三极管TS1的集电极连接;射随器集电极负载电阻RS2c的一端连接到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E,另一端与射随器三极管TS2的集电极连接;射随器射极电阻RSe的一端与射随器三极管TS2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接地;射随器基极偏流电阻RS2b的一端连接到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E,另一端与射随器三极管TS2的基极连接;功率放大和匹配换能执行单元中的振荡信号耦合电容CC的一端与射随器三极管TS2的发 射极连接,另一端与前置功放三极管TS3的基极连接;功率反馈电阻Rof的一端与前置功放三极管TS3的基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功率输出接线端Vo;功率反馈分压电阻Rob的一端与前置功放三极管TS3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自举分压电阻Ro1的一端连接到平波电容CSE的正极,另一端与自举电阻Ro2的一端连接;自举分压电阻Ro1与自举电阻Ro2的连接点与自举电容Co的一端连接,自举电容Co的另一端连接到功率输出接线端Vo;第一交跃二极管DS1与第二交跃二极管DS1正向串联,该串联支路的阳极与上臂推挽三极管To1的基极连接,阴极与下臂推挽三极管To2的基极及前置功放三极管TS3的集电极同时连接;前置功放三极管TS3的发射极与前置功放射极电阻RS3e的一端连接,前置功放射极电阻RS3e的另一端接地;上臂推挽三极管To1的集电极连接到平波电容CSE的正极,其基极与自举电阻Ro2的另一端连接,其发射极与下臂推挽三极管To2的发射极连接;上臂推挽三极管To1发射极与下臂推挽三极管To2发射极的连接点连接到功率输出接线端Vo;下臂推挽三极管To2的集电极接地;灸端‑振子结构1以其振子等效阻抗Z跨接在振子功率输出接线端Vo和谐振电感Lo的电感独立接线端VoL之间;谐振电感Lo的非独立接线端按低频率匹配电感量,中频率匹配电感量和高频率匹配电感量引出接线抽头,分别作为匹配电感低频率接线端FL1,匹配电感中频率接线端FL2和匹配电感高频率接线端FL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6384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喂料清粪机
- 下一篇:一种淀粉热塑改性母料-增塑微球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