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硅冶炼过程中的炉底补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6625.5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2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有;包崇军;张安福;卢国洪;杨明礼;王传昌;张金清;王正勇;王加良;张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25 | 分类号: | C01B33/025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53112 | 代理人: | 程韵波;周一康 |
地址: | 661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硅冶炼过程中的炉底补炭方法,将电炉冶炼的废炭素电极和/或电炉冶炼的废炭砖作为补炭原料,破碎后,在电炉冶炼的生产时,根据电极电流的大小及炉况变化来确定加入时间及加入量。当电极电流其中一相或两相低于正常控制范围70-80KA时,首先通过电极压放来提高电极电流,当超过8小时仍未能提高电极电流时,则需附加碎炭素电极和/或废炭砖进行补碳。解决反应区长期缺碳产生过量的二氧化硅,导致炉渣黏稠不易排出,炉底温度低,出硅口不易打开,炉眼不畅通,炉底上涨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硅 冶炼 过程 中的 炉底补炭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金属硅冶炼过程中的炉底补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按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将电炉冶炼的废炭素电极和/或电炉冶炼的废炭砖作为补炭原料,经破碎后装袋备用,在电炉冶炼生产时,根据电极电流的大小及炉况变化来确定加入时间及加入量。具体情况为:电极电流其中一相或两相低于正常控制范围70‑80KA时,首先通过电极压放来提高电极电流,当超过8小时仍未能提高电极电流时,则需附加破碎好的补炭原料进行补碳。具体的补碳方法为:扒开对应电极根部周围的炉料,待补炭原料加入结束后将料推平,并下放电极或将料加在对应的两电极之间的大面积上,然后用捣炉机将其推到电极根部,再用料管正常加料后推开,将加入的废炭砖盖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8662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