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萜类化合物豆荚甲素—己素、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91671.X 申请日: 2011-04-12
公开(公告)号: CN102731277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郭跃伟;李佳;李亮;盛丽;周宇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49/21 分类号: C07C49/21;C07C45/79;C07C13/50;C07C13/48;C07C7/12;A61K31/12;A61K31/015;A61P3/10;A61P3/04
代理公司: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代理人: 朱梅;鲁云博
地址: 201203 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类从Lobophytum属软珊瑚Lobophytum cristatum Tixier-Durivault中分离得到的6个结构新颖的二萜类化合物豆荚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和己素,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II型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豆荚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和己素的结构式如下所示。该类化合物经过生物活性测试可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它们可用于制备治疗II型糖尿病、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搜索关键词: 二萜类 化合物 豆荚 制备 方法 及其 药物 中的 用途
【主权项】:
1.化学结构式如下的二萜类化合物豆荚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或己素,其中,“”表示该位置手性碳的构型为R型或S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9167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微化工技术连续合成β-紫罗兰酮的方法-201510253446.X
  • 陈光文;张博宇;周峰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15-05-18 - 2018-12-14 - C07C49/21
  • 本发明涉及微化工技术应用于假性紫罗兰酮连续合成β‑紫罗兰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溶剂稀释的假紫罗兰酮和浓硫酸连续地通过一个集成微反应与微换热于一体的微反应器1中,在微反应器通道内进行反应和换热生成β‑紫罗兰酮产物。反应混合物料为油包酸的微乳液体系,此微乳液再流经一个集成微反应与微换热的微反应器2,以一定体积比的冰水稀释微乳液以便于后续工段后处理。本发明通过微通道技术精确控制反应参数,β‑紫罗兰酮的收率可达80~85%。
  • 一种1-(5,5-二甲基-1-环己烯-1-基)-4-戊烯-1-酮的制备方法-201410305520.3
  • 马洪亮;吴奇林;李锐;姜兴涛;余汉谋;李庆廷 - 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
  • 2014-06-27 - 2015-02-11 - C07C49/2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5,5-二甲基-1-环己烯-1-基)-4-戊烯-1-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脱氢芳樟醇(II)在酸性催化剂下进行重排并同时发生环化后得到5,5-二甲基环己烯-1-基甲基酮(III);(2)所述5,5-二甲基环己烯-1-基甲基酮(III)在碱性催化剂下与烯丙基卤代烷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所述1-(5,5-二甲基-1-环己烯-1-基)-4-戊烯-1-酮(Ι),所述步骤的反应式如下:本发明的优点是改进了传统的合成方法,缩短了反应流程,极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且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简单、反应得率高、适合工业生产。
  • 一种3-龙脑烯基-2-丁酮的生产方法-201310369141.6
  • 朱翠兰;张建斌 - 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 2013-08-22 - 2013-12-18 - C07C49/21
  • 本发明所述3-龙脑烯基-2-丁酮的生产方法,是在一压力釜中加入龙脑烯醛、丁酮、水、催化剂和碱性物质,然后在氢气压力0.5MPa-4.0MPa、温度在20℃-90℃下反应,直至反应结束。经过滤催化剂、分离碱性溶液和提纯后,得到3-龙脑烯基-2-丁酮产品。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采用一锅法反应技术,使醇醛缩合和催化加氢两个反应在一个反应锅内同时完成,大大简化了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
  • 一种从鸢尾中提取鸢尾酮的方法-201310112565.4
  • 陆文通;张大春;王维维 - 安徽春立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13-04-02 - 2013-12-11 - C07C49/2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鸢尾酮的提取方法,本发明以新鲜鸢尾根茎经过2-3年陈化后切片的自然晾干品为原料,粉碎,7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3次,滤过,收集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用萃取液萃取3次,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浓缩滤液。经上述处理后的浓缩液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洗脱液为70%乙醇,流速0.5mL/min,将含有鸢尾酮的流分,再次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进一步分离纯化,用部分收集器收集,得到成品。本发明能更好的提高鸢尾酮的含量,得到鸢尾酮香气纯正,其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产品的纯度更高,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周期短、适合工业化生产,从而更好的改善鸢尾酮的品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 一种利用超强酸或者基于超强酸制成的离子液催化制备紫罗兰酮的方法-201210424031.0
  • 毛建拥;陈航;李浩然;陈志荣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2012-10-30 - 2013-02-13 - C07C49/21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超强酸或者基于这类超强酸制成的离子液作为催化剂催化假紫罗兰酮环合制备紫罗兰酮的方法。目前用于制备紫罗兰酮的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效率明显降低,紫罗兰酮收率基本低于80%,从成本角度来看仍旧难以实现工业化。本发明为一种利用超强酸或者基于超强酸制成的离子液催化制备紫罗兰酮的方法,其步骤如下:以超强酸或者基于超强酸制成的离子液作为催化剂,在温度60~100℃和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1-7小时,将假紫罗兰酮环化合成紫罗兰酮。本发明采用超强酸或基于超强酸制成的离子液作为催化剂,实现了高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且催化剂回收套用多次后仍使反应转化率和收率较高。
  • 一种假紫罗兰酮制备鸢尾酮的生产工艺及装置-201210298356.9
  • 黎继烈;孙汉洲;皮少峰;王挥;蒋丽娟;彭映辉;方勤敏;王烨;杜勋军;高海丽;孙火烽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2012-08-21 - 2012-12-05 - C07C49/21
  • 一种假紫罗兰酮制备鸢尾酮的生产工艺及装置,假紫罗兰酮制备鸢尾酮的生产工艺,由假紫罗兰酮在锌-铜偶催化作用下,与二碘甲烷反应,得到9,10-环亚甲基假紫罗兰酮;9,10-环亚甲基假紫罗兰酮在超强酸的催化下,低温闭环反应得到鸢尾酮。本发明之假紫罗兰酮制备鸢尾酮的生产装置,包括氯化铵贮罐、乙醚贮罐、混合罐、二氯甲烷贮罐、反应罐Ⅰ、中间贮罐Ⅰ、输料泵Ⅰ、蒸馏器Ⅰ、中间贮罐Ⅱ、输料泵Ⅱ、碱液贮罐、反应罐Ⅱ、中间贮罐Ⅲ、输料泵Ⅲ、蒸馏器Ⅱ、冷凝冷却器、产品贮罐。采用本发明,工艺路线较短,甲基定位的选择性好,鸢尾酮的总收率高;产品中,α-鸢尾酮含量高;香韵好,鸢尾酮产品质量高。
  • β-紫罗兰酮的制备方法-201010039763.9
  • 沈润溥;吴春雷;张符;陶菲菲;王林霞;范少楼;吴毅斌;党松年 - 绍兴文理学院
  • 2010-01-15 - 2010-07-21 - C07C49/2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紫罗兰酮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中间体的合成技术领域。包含以下步骤:在反应瓶中,加入α-环柠檬醛和丙酮,以及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气相色谱跟踪反应进程,当反应结束后加入酸中和,常压回收丙酮后,减压精馏收集85-89℃/1mmHg馏分,得产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β-紫罗兰酮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简单易制备的工业原料α-环柠檬醛与丙酮缩合,可以直接制备β-紫罗兰酮,这改变了现有β-紫罗兰酮制备方法的传统思路;且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业化价值。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