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镁合金表面制备透明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3631.8 | 申请日: | 200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民;崔世海;李卫京;陈怀军;徐向阳;祝晓文;李荣华;刘元富;王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30 | 分类号: | C25D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镁合金表面制备透明膜的方法。此方法是采用直流电源,对浸在碱性电解液中的镁合金施加150~200V的电压,通电5~15分钟,在镁合金表面生成厚度5~20μm厚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氧化膜。该工艺所用的电解液用去离子水配置,配比为:8~15g/l磷酸氢二钠,1~3g/l铝酸钠,25%的氨水2~8ml/l,1~5ml/l三乙烯四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安全的特点,所用的电解液对环境污染少,所制备的氧化膜无色透明,能反应出镁合金的基体金属色,具有较好的装饰性能,并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表面 制备 透明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镁合金表面制备透明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使用的电解液由去离子水配制,其配比为8~15g/l磷酸氢二钠,1~3g/l铝酸钠,25%氨水2~8ml/l,1~5ml/l三乙烯四胺;将经除油清洗的镁合金工件放入不锈钢电解槽中,镁合金工件接电源的正极,不锈钢电解槽的槽体接电源的负极,对镁合金工件施加电压,电压范围150~200V,处理时间5~15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6363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