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CN201080002507.0有效
  • 刘延庆;水田祐一;本间干彦;穗积仁;田畑雅朗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0-02-17 - 2011-11-02 - B60G17/015
  • 一种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根据基于至少对横摇方向的车体的姿态变化进行抑制的姿态控制的目标控制量和至少对横摇方向的车体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乘坐舒适性控制的目标控制量的最终目标控制量,控制减振力发生装置的减振系数。乘坐舒适性控制的目标控制量是作为一定的基本控制量与可变控制量之和而计算出的控制量。计算姿态控制的目标控制量以及可变控制量,计算比基本控制量接近姿态控制的目标控制量的修正后的基本控制量,将修正后的基本控制量与可变控制量之和作为最终目标控制量,由此能够很好地抑制姿态变化以及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 车辆用减振力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衰减力控制装置-CN200980103566.4有效
  • 水田祐一;本间干彦;田中亘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09-02-10 - 2010-12-29 - B60G17/015
  • 悬架ECU(13)使用在当前的转弯状态下车身所产生的最大实际侧倾角Φ_max、和实际俯仰角θ中随着转弯而产生的转弯俯仰角θ_fy_max,来计算用于对由二次函数表示的目标特性进行变更的目标特性可变系数a_new,并且使用该系数a_new来对目标特性进行变更。并且,根据变更了的目标特性,计算与实际侧倾角Φ相对应的目标俯仰角θh和实际俯仰角θ的差分值ΔΘ,并计算为使该ΔΘ变为“0”从而减震器共同工作时应产生的总要求衰减力F。并且,与横向加速度Gl的大小成比例地将总要求衰减力F分配为,转弯内侧的要求衰减力Fi和转弯外侧的要求衰减力Fo。
  • 车辆衰减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衰减力控制装置-CN200980100311.2有效
  • 林泰辅;水田祐一;刘延庆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09-03-31 - 2010-12-15 - B60G17/015
  • 当簧上速度和(xb′)与簧上簧下相对速度(xs′)的积为正时,将衰减力特性的控制模式设定为可变控制。由此,当悬架装置(SP)中未被输入中/高频带的振动时,使可变阻尼机构(30)的工作被控制为,基于非线性H∞控制理论,使表示减振器(20)衰减力特性的段数依据簧上构件(HA)的振动状态而变化。此外,当簧上速度和(xb′)与簧上簧下相对速度(xs′)的积为负时,将衰减力特性的控制模式设定为工作禁止控制。由此,当悬架装置(SP)中被输入了中/高频带的振动时,可变阻尼机构(30)的工作被禁止,从而抑制了可变阻尼机构(30)工作频度的增加以及工作量的增大。由此,提高了可变阻尼机构(30)的耐久性。
  • 衰减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阻尼力控制装置-CN200880107486.1无效
  • 本间干彦;水田祐一;林泰辅;田中亘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2008-09-19 - 2010-10-20 - B60G17/016
  • 一种用于车辆的阻尼力控制装置,其在步骤S11中计算实际侧倾角φ和实际俯仰角θ,并且在步骤S12中计算目标俯仰角θa与实际俯仰角θ之间的差Δθ。在步骤13中,所述装置计算必须由减震器共同产生的总的要求阻尼力F以便使计算出的Δθ减小至0。在步骤S14中,所述装置与横向加速度G的大小成比例地分配总的要求阻尼力F,使得转弯轨迹内侧的要求阻尼力Fi变得大于转弯轨迹外侧的要求阻尼力Fo。在步骤S15中,所述装置将每个减震器的阻尼力控制至阻尼力Fi和阻尼力Fo。因此,在整个转弯期间,能够保持转弯轨迹内侧用作支点的姿势变化运行情况。
  • 用于车辆阻尼力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的侧倾刚度控制装置-CN200780044285.7有效
  • 水田祐一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07-11-30 - 2009-09-23 - B60G17/016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估计前轮位置和后轮位置处的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并以基于所估计的横向加速度的控制量控制前轮位置和后轮位置的侧倾刚度可变单元,由此不拘于车辆的旋转运动的状况而最适当地进行车辆的侧倾刚度的控制。通过基于车辆的重心处的实际横向加速度计算车辆的目标侧倾角并由基于车辆的横摆速率的横向加速度的修正量来修正重心的车辆的横向加速度,由此计算前轮位置和后轮位置处的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并且,基于目标侧倾角以及前轮位置和后轮位置处的车辆的加速度来计算前轮位置和后轮位置处的目标的抗侧倾力矩,并基于那些目标抗侧倾力矩来控制前轮和后轮的主动式稳定装置。
  • 车辆刚度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的侧倾刚度控制装置-CN200510082768.9有效
  • 水田祐一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05-07-07 - 2006-01-11 - B60G17/015
  •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侧倾刚度控制装置。计算前轮的产生横向力的富余度(Af)和后轮的产生横向力的富余度(Ar)(步骤S20)。计算用于减低富余度(Af)与富余度(Ar)之间的偏差的前轮的目标侧倾刚度配分比(Rsd)(步骤S70)。计算前轮的最终目标侧倾刚度配分比(Rsdt)(步骤S80,步骤S90)。基于车辆的横向加速度(Gy)计算目标抗侧倾力矩(Mat)(步骤S100)。计算用于在最终侧倾刚度配分比(Rsdt)下达成目标抗侧倾力矩(Mat)的前轮的目标抗侧倾力矩(Maft)和后轮的目标抗侧倾力矩(Mart)(步骤S110)。控制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16,18)以便达成目标抗侧倾力矩(Maft,Mart)(步骤S120,步骤S130)。
  • 车辆刚度控制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