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车辆的框架构造-CN201280058757.5有效
  • 竹中正彦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2-11-27 - 2014-07-30 - B62K19/2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框架构造,其包括一对左右后框架(20L、20R)且在这些后框架上分别安装有缓冲器(35L、35R)的车辆。该框架构造还包括分别设于该后框架的托架(80L、80R),该后框架分别具有沿车宽方向贯通的框架贯通孔(83、85),该托架以分别具有沿车宽方向贯通的托架贯通孔(93、96)、且使该托架贯通孔的轴线(127、128)与各个该框架贯通孔的轴线(129、131)一致的方式焊接于各个该后框架,在该框架贯通孔及该托架贯通孔中贯穿有用于将该缓冲器的上端(134L、134R)连结于该后框架的缓冲器用螺栓(120L、120R),该缓冲器用螺栓焊接于该托架。
  • 车辆框架构造
  • [发明专利]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框架构造-CN201280058553.1有效
  • 竹中正彦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2-11-27 - 2014-07-30 - B62K11/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框架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0)具备:将前叉(13)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12);从该头管向车身后下方延伸的中空的主管(20);与该主管的下部结合并从该主管的下部分别向车身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30L、30R);分别与该底部框架的后端部(31L、31R)结合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管(60);以及前端部(71L、71R)分别与该横管的左右端部(63L、63R)结合并向车身后上方延伸的一对左右后框架(70L、70R)。该底部框架和该后框架与该横管结合,而且,该底部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和该后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结合。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框架构造
  • [发明专利]跨骑型电动车辆-CN201110358245.8有效
  • 新出安男;中井信男;竹中正彦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11-08 - 2012-05-23 - B60K1/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能够确保较大的电池容量。跨骑型电动车辆在车身后部的左右具有后轮(8R、8L),设有:驱动所述后轮(8R、8L)的行驶驱动用马达(32)、和配置在该马达(32)的上方的电池(51),在所述电池(51)的一部分配置有落入所述左右的后轮(8R、8L)之间的下部电池(53),所述下部电池(53)和所述马达(32)被分开地配置在所述后轮(8R、8L)的车轴(34)的车辆前侧和所述后轮(8R、8L)的车轴(34)的车辆后侧,在所述车身架(5)上支承有后减震器(21)的上端部,在所述后减震器(21)的下端支承有所述电池(51)和所述马达(32)。
  • 跨骑电动车辆
  • [发明专利]发动机控制装置-CN201110302005.6有效
  • 武田裕一;竹中正彦;山本胜美;猪濑幸司;杉生大辅;竹田健一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9-28 - 2012-05-09 - F02P15/00
  • 发动机控制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耐水性及耐振性良好的ECU。ECU(30)包括电路基板(5)和壳体(18)。电路基板(5)以相对于壳体(18)形成非接触的浮置状态被支承。支承构件由橡胶、螺旋弹簧等弹性构件(12)构成。弹性构件(12)从电路基板(5)的侧面朝向外方突出形成,且由壳体(18)的内壁面支承。在壳体(18)上形成有线束通过孔(32),在线束通过孔(32)与穿过线束通过孔(32)配线的线束(29)之间设有密封件(33)。电路基板(5)具备连接线束(29)的外部连接用的电极(16),在电路基板的表面中的除了设有电极(16)的部分及形成有弹性构件(12)的部分之外的部分施加有树脂模制部。
  • 发动机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发动机控制装置-CN201110285054.3有效
  • 竹中正彦;武田裕一;猪濑幸司;永露敏弥;山本胜美;梅谷良太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9-23 - 2012-04-18 - F02D9/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并提高防水性、耐振性、生产率的节气门区安装型ECU。ECU(16)经由ECU壳体(20)安装于节气门区(12)。在壳体(20)中收容有实施了树脂涂覆的电路基板(16a)和配置在电路基板(16a)与节气门区(12)之间的传感器(40)及致动器(41)。利用保持与多根导线(29)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30)的ECU罩(22)覆盖壳体(20)。在罩(22)与电路基板(16a)之间配置橡胶制的片状密封件(42)。电路基板(16a)在一个面(24)上具有配置在与传感器(40)的连接端子44等对置的位置上的电极(45)等,在另一个面(26)上具有与外部连接端子(30)对置配置的多个外部连接用电极(32)。
  • 发动机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的车架-CN201110166626.6无效
  • 藤原清隆;竹中正彦;中川英亮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6-15 - 2011-12-21 - B62K11/08
  •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焊接长度,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车架包括:具有第一平面(65L、65R)及第二平面(66)的角形截面框架(75)、从该角形截面框架(75)延伸的副车架(56L、56R),其中,副车架(56L、56R)是将第二骨架件(72L、72R)与第一骨架件(71L、71R)对合而成的闭合截面结构体,第一骨架件的前端(73L、73R)焊接于第一平面(65L、65R),第二骨架件的前端(74L、74R)焊接于折弯片(87L、87R)的一边(111L、111R),折弯片(87L、87R)的另一边(112L、112R)焊接于第二平面(66)。
  • 机动二轮车架
  • [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的车架-CN201110102535.6有效
  • 藤原清隆;竹中正彦;中川英亮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4-19 - 2011-11-09 - B62K11/08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由金属板的冲压品构成的车架的机动二轮车中能够实现车架的轻量化的技术。主框架(41)是将左半体(71)和右半体(81)对合而成的中空框架,座椅轨道(46)由左轨道部件(46L)和右轨道部件(46R)构成。并且,在主框架(41)设有开口部(111),将左右盖部件(92、102)的前端彼此对合而将左轨道部件(46L)的前端以及右轨道部件(46R)的前端插入该开口部(111),通过将主框架(41)与左右轨道部件(46L、46R)的前端焊接,从而将座椅轨道(46)连结在主框架(41)上。
  • 机动二轮车架
  • [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的车架-CN201110102561.9无效
  • 藤原清隆;竹中正彦;中川英亮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4-19 - 2011-11-09 - B62K11/02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其是抑制车辆成本的同时在车架的规定位置固定防振部件的技术。机动二轮车(11)由冲压成形的金属板材构成,在由中空框架形成的主框架(41)中,在该主框架(41)的内部架设有管(113),在主框架(41)的与该管(113)的两端接触的部位设有进行管(113)的轴直角方向的定位的管定位部(61)。管定位部(61)是具有与管的外径(Da)对应的直径且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123)。
  • 机动二轮车架
  • [发明专利]燃料供给模块-CN200880124310.7有效
  • 内藤敏彦;林秀树;竹中正彦;上野正树;河野静雄 - 株式会社京浜;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08-12-11 - 2010-12-08 - F02M37/00
  • 一种燃料供给模块,该燃料供给模块具备模块主体(B),该模块主体(B)由安装基座(4)、燃料输出管(5)以及连设于安装基座(4)的下部的泵保持部(7)构成,模块主体(B)分为包括安装基座(4)的第一组件(B1)、包括燃料输出管(5)及其凸台(5a)的第二组件(B2)、以及包括泵保持部(7)的第四组件(B4),将从凸台(5a)向下方延伸的凸台延长部(5b)与形成于第一组件(B1)的支撑筒(4a)嵌合,将支撑筒(4a)与第二组件(B2)焊接,并且将第三组件(B3)焊接于凸台延长部(5b)的端面,进而将第一和第三组件(B1、B3)相互焊接,在凸台延长部(5b)和第三组件(B3)设置第一和第二通孔(45、46)。由此,能够廉价地提供具备燃料输出管的朝向不同等的多种模块主体的燃料供给模块。
  • 燃料供给模块
  • [发明专利]鞍座型电动车辆-CN200910167451.3有效
  • 捧太树;竹中正彦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09-08-25 - 2010-05-26 - B62K11/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产生旋转驱动后轮的动力的电动马达的鞍座型电动车辆,其中,在由与前管(13)或主架(14)的前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下架(15)、与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设置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16)、主架(14)围成的第一空间(S1)内,配置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主蓄电池(30),在由支承乘坐人员用座椅(28)而与主架(14)的后部相连的座椅横挡(18)、主架(14)围成的第二空间(S2)内,代替主蓄电池(30)而配置能够向电动马达(29)供给电力的辅助蓄电池(40),电动马达(29)配置在与第一以及第二空间(S1、S2)不同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配置更大型的蓄电池,并且能够实现预备的蓄电池的紧凑的配置。
  • 鞍座型电动车辆
  • [发明专利]鞍形座骑乘式电动车辆-CN200910178718.9有效
  • 捧太树;竹中正彦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09-09-28 - 2010-05-26 - B62K11/00
  • 本发明公开一种鞍形座骑乘式电动车辆,较大的电池组设置在鞍形座骑乘式电动车辆内,所述鞍形座骑乘式电动车辆配备有:前管,所述前管可操纵地支撑前轮通过轴颈连接到下端部的前叉件,并可操纵地支撑转向把手;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从前管向下并向后延伸;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产生用于旋转驱动后轮的动力。将电力供应给电动机的电池组设置在由向下框架、枢转框架和主框架围起的空间(S1)内,所述向下框架连接到前管或主框架(14)的前端部并向下延伸,所述枢转框架连接到主框架的后端部并向下延伸。电动机设置在后轮的侧部,而不是设置在空间(S1)的侧部。
  • 鞍形座骑乘电动车辆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