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210369430.1有效
  • 大竹诚治;武田安弘;宫本优太 -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2-09-27 - 2013-05-01 - H01L27/02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实现确保期望的击穿电压,且流过较大的放电电流的ESD保护特性良好的ESD保护元件。由PN结二极管(35)与寄生PNP双极晶体管(38)构成ESD保护元件,所述PN结二极管由适当的杂质浓度的N+型嵌入层(2)与P+型嵌入层(3)形成,所述寄生PNP双极晶体管以连接到P+型扩散层(6)的P+型引出层(5a)作为发射极,以N-型外延层(4)作为基极,以P型半导体衬底(1)作为集电极。P+型嵌入层连接到阳极(10),P+型扩散层、以及与其连接并包围的N+型扩散层(7)连接到阴极(9)。若对阴极施加较大的正静电,则PN结二极管被击穿,通过此时的放电电流I1,N-型外延层的电位比P+型引出层低,寄生PNP双极晶体管(38)导通,流过较大的放电电流I2。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210365308.7有效
  • 大竹诚治;武田安弘;宫本优太 -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2-09-27 - 2013-05-01 - H01L27/06
  •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装置。实现确保期望的击穿电压且流过大的放电电流的ESD保护特性良好的ESD保护元件。由适合的杂质浓度的N+型嵌入层(2)和P+型嵌入层(3)形成的PN结二极管、将与P+型扩散层(6)连接的P+型嵌入层(3b)为发射极且将N-型外延层(4)为基极且将P+型嵌入层(3)为集电极的寄生PNP双极型晶体管构筑ESD保护元件。P+型嵌入层(3)与阳极电极连接,P+型扩散层和围绕它的N+型扩散层(7)与阴极电极连接。如果阴极电极被施加正的大静电,则PN结二极管击穿,通过其放电电流(I1)导致N-型外延层的电位低于P+型嵌入层(3),寄生PNP双极型晶体管导通,流过大的放电电流(I2)。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210369269.8有效
  • 大竹诚治;武田安弘;宫本优太 -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2-09-27 - 2013-04-03 - H01L27/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实现能够确保期望的击穿电压且能够流过大的放电电流的ESD保护特性优越的ESD保护元件。由适合的杂质浓度的N+型嵌入层(2)和P+型嵌入层(3)形成PN结二极管。P+型嵌入层与P+型引出层(5)成为一体且将N-型外延层(4)贯通而与阳极电极(10)连接。由P+型嵌入层等包围的N-型外延层上形成N+型扩散层(7)和与该N+型扩散层连接且围绕它的P+型扩散层(6)。N+型扩散层、P+型扩散层与阴极电极(9)连接。由将P+型扩散层作为发射极、将N-型外延层作为基极、将P+型引出层等作为集电极的寄生PNP双极型晶体管(38)和PN结二极管(35)构成ESD保护元件。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210201462.0有效
  • 大鹤雄三;武田安弘;杉原茂行;井上慎也 -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2-06-15 - 2012-12-26 - H01L27/02
  • 一种半导体装置,即使在以包围与指形状的源电极、漏电极连接的各N+型源极层、N+型漏极层的方式构成P+型接触层的情况下,在施加浪涌电压时各指部的寄生双极晶体管也均匀地接通。以包围互相平行延伸的多个N+型源极层(9)、N+型漏极层(8)的方式形成P+型接触层(10)。在N+型源极层(9)上、N+型漏极层(8)上及向与N+型源极层(9)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P+型接触层(10)上分别形成金属硅化物层(9a、8a、10a)。经由形成于在金属硅化物层(9a、8a、10a)上堆积的层间绝缘膜(13)的接触孔(14),形成与该各金属硅化物层连接的指形状的源电极(15)、漏电极(16)及包围该指形状的各电极的P+型接触电极(17)。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双向开关以及其制造方法-CN201110213192.0有效
  • 武田安弘 - 安森美半导体贸易公司
  • 2011-07-28 - 2012-02-08 - H01L29/78
  • 一种双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谋求降低具有沟槽型栅极结构且由具有共用漏极的两个MOS型晶体管构成的双向开关的导通电阻。在N型阱层(2)上形成多个沟槽(3)。然后在被多个所述沟槽夹着的N型阱层上每隔一列形成P型体层(6)。在多个P型体层上交替形成N+型第一源极层(7)和N+型第二源极层(9)。在夹着N+型第一源极层的一对沟槽上分别形成第一栅极电极(5a),在夹着N+型第二源极层的一对沟槽上分别形成第二栅极电极(5b)。将夹在形成有第一栅极电极的沟槽的与P型体层侧相反一侧的侧壁和形成有第二栅极电极(5b)的相同的侧壁之间的N型阱层设为作为电场缓和层的N型漏极层(11a)。将该N型漏极层作为双向刚开关的导通电流流动的电流通路。
  • 双向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D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CN200880109247.X有效
  • 武田安弘;大竹诚治;菊地修一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
  • 2008-09-26 - 2010-08-18 - H01L21/336
  • 本发明提供一种D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在本发明的DMOS晶体管中,通过斜向离子注入形成主体层时,能够降低漏电流,并且能够提高晶体管截止时的源极漏极间耐压。形成光致抗蚀层(18)之后,将光致抗蚀层(18)和栅电极(14)作为掩模,从A′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向栅电极(14)的内侧的第一角部(14C1)进行第一离子注入。通过该第一离子注入,形成第一主体层(17A′)。第一主体层(17A′)从第一角部(14C1)延伸到栅电极(14)的下方而形成,从而能够确保第一角部(14C1)的主体层(17A′)的P型杂质浓度比现有例的晶体管高。
  • dmos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0410081040.X无效
  • 横山良一;山野耕治;武田安弘;广泽孝司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2004-09-30 - 2005-05-04 - H01L29/78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电流对应型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可很大程度抑制大电流驱动时自我加热所引起的特性恶化。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在具有玻璃基板10、主动层12,以及在其上隔着栅极绝缘膜13所形成的栅极电极14的TFT中,在沟道区域12c的下方或整个主动层12的下方设置散热用底部金属层BM,而得以将驱动TFT时沟道区域12c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TFT外部为其特征。再者,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构成外,底部金属层BM为与栅极电极14或主动层12的源极区域12s连接。
  • 半导体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