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8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车把锁定装置-CN201911007101.0有效
  • 浦健豪;栗山和幸;莫通·普拉查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9-10-22 - 2021-12-03 - B62H5/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把锁定装置。车把锁定装置(9)具有操作部(34),其能在电源接通位置和打开操作位置之间绕沿X方向的旋转轴(O1)旋转;旋转开关(36),其在操作部(34)位于电源接通位置时起动车辆的电源。操作部(34)具有第1内旋钮(53),其连接于旋转开关(36);第2内旋钮(54),其在操作部(34)位于打开操作位置时以能在接合位置和接合解除位置之间向X方向移动的方式连接,接合位置为第2旋钮接合于第1内旋钮(53)并能与第1内旋钮(53)一起在电源接通位置和打开操作位置之间旋转的位置,接合解除位置为第2旋钮与第1内旋钮(53)的接合解除而能相对于第1内旋钮(53)旋转的位置。据此,能够提高便利性、抑制误操作的发生。
  • 车把锁定装置
  • [发明专利]车门的外把手装置-CN201980040135.1有效
  • 久木田知之;山田贵广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9-07-03 - 2021-12-03 - E05B79/06
  • 在组装有处于与外把手的连结臂部连动并连结的状态的把手杆的把手基座向车门组装时,在处于工作位置时允许把手杆向车门的开口部的贯穿的车门的外把手装置中,为了使把手杆处于工作位置而可靠地维持将把手杆保持于工作位置的状态。使第一卡合部(35b)与把手杆(36)抵接并卡合的复位弹簧(35)以能够在如下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装配于把手杆(36),即,在把手基座(25)向车门组装时使连结臂部(16)处于开门操作位置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使第二卡合部(35c)与把手基座(25)未卡合的状态;以及在把手基座(25)向车门的组装结束后使第二卡合部(35c)与把手基座(25)抵接并卡合的状态。
  • 车门把手装置
  • [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用电动转向锁定装置-CN201780083302.1有效
  • 佐藤雄一;中武亚纪子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7-09-28 - 2021-11-30 - B60R25/0215
  • 一种跨骑型车辆用电动转向锁定装置,锁定销和滑块被壳体支承为能够移动,该锁定销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进行直线移动,该滑块能够与锁定销向同一方向移动,在壳体中收容有弹性构件和电动马达,该弹性构件夹设于锁定销与滑块之间,该电动马达发挥驱动滑块的动力,在该跨骑型车辆用电动转向锁定装置中,避免了大型化且可靠地检测锁定销的位置。与锁定销(19)连动而与该锁定销(19)向同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连动构件(72)和与该第一连动构件(72)连动而向与锁定销(19)及第一连动构件72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第二连动构件(73)被壳体(18)支承为移动自如,且对第二连动构件(73)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开关(74)安装于壳体(18)。
  • 跨骑车辆用电转向锁定装置
  • [发明专利]蜂鸣器装置-CN202110520731.9在审
  • 冈本祐介;矶﨑祐辅;佐藤雅志;增田贵史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21-05-13 - 2021-11-19 - G10K9/122
  •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鸣器装置,在将共鸣室形成为大致圆筒孔状的壳体设置有放音兼排水孔,即使是壳体在支承体上的安装角度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顺着共鸣室周面流下至周面的最下部的水从放音兼排水孔顺畅地排出,并且抑制从放音兼排水孔的放音性下降。在放音兼排水孔(H1~H3)设置于壳体(10)的蜂鸣器装置(B)中,与压电蜂鸣器(30)一起配置在壳体(10)内的共鸣室(C)形成为大致圆筒孔状,放音兼排水孔(H1~H3)的在共鸣室径向上的外侧的缘部(21)在共鸣室轴向上与共鸣室(C)的周面(11ki)相邻,且该缘部(21)形成为沿着该周面(11ki)延伸,放音兼排水孔(H1~H3)形成为包围直径5毫米以上的圆的尺寸。
  • 蜂鸣器装置
  • [发明专利]车门后视镜装置-CN202080027612.3在审
  • 剑持健之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20-05-07 - 2021-11-16 - B60R1/06
  • 一种车门后视镜装置,设置于灯单元和镜壳中的一方的卡合爪与设置于灯单元和镜壳中的另一方的卡定部卡合,其中,镜壳(12)构成为包括:壳主体(14),其具有后视镜收纳凹部(13),并且通过基座部件而被支承为能够转动;以及罩(15),其从与后视镜收纳凹部(13)的敞开方向相反的一侧覆盖壳主体(14)且安装于壳主体(14),并且形成有缝隙(19),在罩(15)设置有限制部(47、48),该限制部(47、48)限制卡合爪(28、29)从卡定部(31、32)向卡合解除方向移位。由此,即使是来自外部的冲击等,也能够防止灯单元从镜壳脱落。
  • 车门后视镜装置
  • [发明专利]车门的外把手装置-CN201911225021.2有效
  • 富士原泰斗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9-12-04 - 2021-10-12 - E05B85/16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手柄杆与外把手连动且连结,通过电动致动器驱动手柄杆以使外把手从收纳位置转动至弹出位置,在通过电动致动器驱动手柄杆以使外把手从收纳位置转动至弹出位置时,不会产生外把手的晃动而提高商品性。通过电动致动器(26)驱动手柄杆(33)以使外把手从收纳位置向弹出位置侧转动时,利用跟随手柄杆(33)的向远离初始位置的一侧的动作而进行动作的限制单元(48),来限制手柄杆(33)从在远离初始位置的一侧的最大动作位置向初始位置侧返回。
  • 车门把手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的盖开闭装置-CN202110200658.7在审
  • 前田爱彦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21-02-23 - 2021-08-27 - B60K15/05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盖开闭装置,在固定于车体外板的壳体中收纳有限制杆的移动的限制部件和驱动该限制部件的电动马达,在紧急用操作部件与车体内板之间设置有防止浸水用的护孔环,该紧急用操作部件以在电动马达出状况时能够使限制部件移动的方式能够移动地贯通车体内板,并且至少在操作状态下被向初始位置侧弹性施力,该车辆的盖开闭装置实现了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的减少。护孔环(94)构成为包括:护孔环主部(94a),其供紧急用操作部件(76)能够移动地贯插,并液密地安装于车体内板(75);以及弹性部(94b),其与护孔环主部(94a)一体地相连,能够对紧急用操作部件(76)向初始位置侧弹性施力。
  • 车辆开闭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用车门后视镜-CN202011307704.5在审
  • 山下刚民;多田真和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20-11-20 - 2021-06-25 - B60R1/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能够提高构成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镜壳的一部分的壳主体用的模具的加工性,提高壳主体的成型性,缩短壳主体的成型时间,抑制壳主体的大型化,实现壳主体的刚性提升。在端壁(24)的基板部(24a)上一体地设置有:有底筒状的第一筒状部(31),其形成向罩侧开口的第一凹部(29)并且从基板部(24a)向后视镜侧及罩侧突出;以及有底筒状的第二筒状部(32),其形成与第一凹部(29)交替排列并且向后视镜侧开口的第二凹部,并且从基板部(24a)向后视镜侧及罩侧突出,交替排列的第一筒状部及第二筒状部的周壁形成为,这些周壁中的交替排列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之间的壁部在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中共用且连成一体。
  • 车辆车门后视镜
  • [发明专利]车门的外把手装置-CN201880040682.5有效
  • 清水雄夫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8-06-11 - 2021-03-12 - E05B85/16
  • 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把手主体构成外把手的一部分并配置在外板的外侧方,在该把手主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表面安装有装饰罩,在把手主体的沿车宽方向的外侧面形成有横截面为大致U字状的安装槽(34),该安装槽(34)由沿上下方向的底壁(35)以及与该底壁的上下两端相连的一对侧壁(36、37)构成,在底壁突出设置有多个支承突部(39),该多个支承突部(39)与被插入到安装槽内的装饰罩(38)抵接从而在底壁与装饰罩之间形成第1间隙,在为了注入被填充到第1间隙内的粘接剂而设置于底壁的多个注入孔(44、45、46、47)的周围各至少设置有一个支承突部(39)。由此,既能够抑制粘接剂的使用量而实现成本降低,又能够可靠地固定装饰罩与把手主体的接触部位来抑制异响的产生。
  • 车门把手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的盖开闭装置-CN202010914390.9在审
  • 前田爱彦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20-09-03 - 2021-03-05 - B60K15/05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盖开闭装置,其中,能够在压入位置和突出位置之间进行进退动作的杆以能够成为从压入位置向突出位置侧返回了规定移动量的盖关闭位置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具有销承受部的轴向位置限制槽形成于杆或联动部件,具有销的弹性部件发挥使销与杆或联动部件弹性抵接的弹力且支承于壳体,所述销在杆位于盖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能够由销承受部承接,并被插入到轴向位置限制槽中,即使对处于关闭位置的盖强行作用了打开侧的力,也能够防止轴向位置限制机构的销从轴向位置限制槽脱离。在壳体(22)上以能够与弹性部件(42)抵接的方式设置有限制部(60),该限制部(60)限制弹性部件(42)向销(41)从轴向位置限制槽(40)脱离的一侧移位。
  • 车辆开闭装置
  • [发明专利]车门的外把手装置-CN201980044202.7在审
  • 吉田雅俊;柳田恭兵;黑木伸一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9-07-03 - 2021-02-19 - E05B85/16
  • 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其具备具有收容凹部的把手主体、从外侧覆盖把手主体的把手罩、固定于车门的基座构件、以及与把手主体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连接设置并经由支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构件的支承臂,在把手主体的一端部以及支承臂形成有供与收容于收容凹部的所述电子部件连接的线束贯穿的狭缝,尽管具有使得线束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的狭缝,但在避免部件个数增加的同时防止强度降低。在把手罩(14)一体地设置有以与狭缝(51)的两侧面抵接的方式或以与狭缝(51)的两侧面接近且对置的方式嵌入该狭缝(51)的第一加强部(55)。
  • 车门把手装置
  • [发明专利]车门的外把手装置-CN201880008000.2有效
  • 山田贵广;久木田知之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8-04-13 - 2020-12-29 - E05B85/16
  • 一种车门的外把手装置,当将组装有相对于外把手的连结臂部处于联动、连结状态的把手杆的把手基座组装至车门时,在位于非动作位置时把手杆不能贯插到车门的开口部中,当位于动作位置时,则允许把手杆贯插到车门的开口部中,在把手杆(36)安装有临时保持部件(41),该临时保持部件(41)能够绕与该把手杆(36)的转动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在临时保持部件(41)设置有卡合部(41d),该卡合部(41d)在把手杆(36)的动作位置与设置于把手基座(25)的卡定部(44)卡合。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将外把手保持在开门操作位置以使得把手杆处于动作位置的状态。
  • 车门把手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CN201710700509.0有效
  • 河野廉周;石桥裕贵;工藤纯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2017-08-16 - 2020-12-29 - B60R1/07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电动收纳单元被收纳在镜壳内,电动马达被收纳在构成电动收纳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马达外壳和马达罩之间,电动马达的马达机壳以在与马达罩之间夹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件的方式夹持在马达外壳和马达罩之间,在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能够容易地确认缓冲件是否可靠地介于马达机壳和马达罩之间,并且防止在组装时缓冲件下落或者偏移从而提高了组装性。缓冲件(43)一体地具有:缓冲件主部(43a),其介于马达罩(36)和马达机壳(42)之间;以及贯穿轴部(43b),其贯穿了设置在马达罩(36)上的贯穿孔(50)而向外部突出。
  • 车辆车门后视镜装置
  • [发明专利]车辆用车门后视镜-CN202010310498.7在审
  • 剑持健之;河野廉周;石桥裕贵;佐佐木毅;桥本拓郎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20-04-20 - 2020-10-27 - B60R1/07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在后视镜外壳与将后视镜外壳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轴之间夹设有电动收纳单元,在构成电动收纳单元的一部分的单元构成部件上一体地设置有紧固于后视镜外壳的至少三个外壳紧固部,使得在提高作业性并抑制成本的增大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的振动抑制效果。在单元构成部件(25)一体地设置有振动抑制臂部(47),该振动抑制臂部(47)向远离至少三个外壳紧固部(44、45、46)中的至少两个外壳紧固部(44、45)的方向延伸,在该振动抑制臂部(47)的末端部形成有至少三个外壳紧固部(44~46)中剩余的一个外壳紧固部(46)。
  • 车辆车门后视镜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