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乘员腿部约束装置-CN200780000874.5有效
  • 柏木大肋;小口晃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7-01-16 - 2009-01-14 - B60R21/20
  • 一种乘员腿部约束装置,具有用于防止在转向柱(转向柱罩)的下方膨胀展开的气囊与附属钥匙发生干扰的罩布,该罩布能迅速向气囊的上方突出。在所述转向柱罩(2)的右侧面部上设置有钥匙装置(4)。在插入钥匙装置(4)中的钥匙(5)上,以悬挂状安装有附属钥匙(6)。在气囊(12)上设置有罩布(14),所述罩布(14)在气囊(12)膨胀时从气囊(12)右侧部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并处于气囊(12)与钥匙装置(4)之间。设置有从罩布(14)的侧边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向侧方伸出的伸出部(14a),罩布(14)的该上下方向的中途部通过伸出部(14a)与气囊(12)的上端部连接。
  • 乘员腿部约束装置
  • [发明专利]气囊模块的制造方法-CN200610170166.3有效
  • 三轮和也;小口晃;中泽亘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12-25 - 2007-07-04 - B31B41/60
  • 提供一种气囊模块的制造方法,可以通过简便方法有效地实现将以规定形式折叠的车辆用气囊收容到气囊收容体内的气囊模块的小型化。在车载气囊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中,由多个树脂层沿薄膜剖面方向形成层压状的袋状的气囊保持体(160),包围初始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整个外表面,并且利用通过该气囊保持体(160)而施加的压缩力使气囊容量比初始折叠时减小。
  • 气囊模块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气囊装置-CN200610164035.4有效
  • 三轮和也;中泽亘;小口晃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12-05 - 2007-06-27 - B60R21/23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气囊装置中,对可靠地保持预先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形状有效的技术。装载于车辆上的气囊装置(100),通过以覆盖状设置在收容于保持器(140)中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外表面上的气囊保持体(160)来保持气囊(110)的折叠形状而构成。该气囊保持体(160),其多个树脂层沿薄片剖面方向呈层压状的薄膜片形成包围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整个外表面的袋状。
  • 气囊装置
  • [发明专利]气囊装置-CN200610163699.9有效
  • 三轮和也;中泽亘;小口晃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12-04 - 2007-06-27 - B60R21/23
  • 在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气囊装置中,提供对可靠地保持预先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形状,并实现该气囊的展开性能的合理化有效的技术。装载于车辆上的气囊装置(100)形成下述结构:通过以覆盖状设置在收容于保持器(140)中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外表面上的气囊保持体(160)保持气囊(110)的折叠形状。该气囊保持体(160)具有下述结构:多个树脂层沿薄片剖面方向呈层压状的薄膜片形成包围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整个外表面的袋状,并且在该薄膜片的各部位中的、预先设定的规定部位上,设置薄片剖面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其他薄片部位的厚度的撕裂线。
  • 气囊装置
  • [发明专利]乘员约束装置-CN200610138962.9无效
  • 小口晃;广重敦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09-20 - 2007-04-04 - B60R21/18
  • 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大功率的充气机也可以使膨胀后的可膨胀部位于乘员头部侧方的高位置的乘员约束装置。在座椅靠背(3)的上侧设置了提升装置(20),其具有用于对肩带部(10)进行提升的第1杆和第2杆(21、22)。一旦肩带部(10)膨胀,则设置在该肩带部(10)上侧的上腕部(21a、22a)被提升,各个杆(21、22)以枢支部(23、24)为转动中心向上方转动。此时,设置在肩带部(10)下侧的下腕部(21b、22b)立起转动,同时架设体(25)架设在下腕部(21b、22b)之间。因而,膨胀后的肩带部(10)被提升,位于乘员头部侧方的高位置上。
  • 乘员约束装置
  • [发明专利]乘员约束装置-CN200610138963.3无效
  • 陶山洋士;小口晃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09-20 - 2007-04-04 - B60R21/18
  • 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大功率的充气机也可以使膨胀后的可膨胀部位于乘员头部侧方的高位置的乘员约束装置。在座椅靠背(3)的上侧设置了用于使肩带部(10)升高的提升装置(20),提升装置(20)一旦穿过导带器(21)和转动体(23)之间的肩带部(10)膨胀,则由该肩带部(10)的膨胀压力,转动体(23)被向上推压而向上方转动,杆部(24)随之向下方转动。向下方转动后的杆部(24)与抵接体(25)抵接。于是伴随着肩带部(10)膨胀的进行,杆部(24)继续转动,该杆部(24)承受来自抵接体(25)的反作用力,使导带器(21)升高,膨胀后的肩带部(10)升高。
  • 乘员约束装置
  • [发明专利]气带和气带装置-CN200610108700.8无效
  • 小口晃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08-02 - 2007-02-07 - B60R21/1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带以及使用该气带的气带装置,其可以防止气体从袋状带中由缝制线或针所形成的孔中泄漏。气带(60),由袋状带(30)的折叠体(30A)、包围该折叠体(30A)的罩(40)以及缝制线(50)构成。袋状带(30),是使两个片材(31、32)重叠合而成的叠合体,该叠合体中的片材(31、32)的周缘部通过接缝(缝制线)(33)结合而形成袋状。在折叠体(30A)中的、比接缝(33)靠外的边缘侧设置了缝制线(50)。
  • 和气装置
  • [发明专利]乘员约束装置-CN200610107539.2无效
  • 小口晃;川濑勋;根崎琢也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07-20 - 2007-01-24 - B60R21/18
  •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具有设置在座椅的车辆后方侧的肩部固定器和穿挂在该肩部固定器上并拉绕到乘员前面侧的乘员约束带,在该乘员约束带中,至少设置在乘员头部侧方的部分成为可膨胀部,其中,即使该可膨胀部的容积比较小,也可以使乘员约束带与座椅靠背的上部抵接。肩部固定器(14),在座椅(1)的车辆后方侧,设置得与座椅靠背(3)的上端高度相同或低于座椅靠背(3)的上端,从该肩部固定器(14)拉绕到乘员前面侧的乘员约束带的肩带部(10),与座椅靠背(3)的上端接触。因此,当使肩带部(10)膨胀时,无需使肩带部(10)向座椅靠背(3)一侧多余地膨胀。
  • 乘员约束装置
  • [发明专利]乘员约束装置-CN200610095719.3无效
  • 小口晃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6-06-28 - 2007-01-10 - B60R21/16
  • 在包括在乘员前方膨胀的气囊以及至少肩带部可膨胀的膨胀式安全带的乘员约束装置中,能够防止或抑制膨胀后的肩带部陷入到气囊内,并防止或抑制气囊内的气体流出到气囊外。乘员约束装置,包括在乘员前方膨胀的气囊(10)以及具有拉绕到乘员上半身的前面侧且可膨胀的肩带部(71)的气带(70)。气囊(10)由分别在乘员前方右侧和左侧膨胀的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组成。在气囊(10)和肩带部(71)都膨胀的情况下,当气囊(10)阻挡乘员时,膨胀后的肩带部(71)进入右半侧气囊(12)和左半侧气囊(14)的乘员侧前端部之间的空间部(13)。
  • 乘员约束装置
  • [发明专利]乘员保护装置、带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CN200510131421.9无效
  • 小口晃;田中良彦 - 高田株式会社
  • 2005-12-12 - 2006-06-14 - B60R21/2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以低成本实现乘员保护装置的技术,该乘员保护装置能够对乘员进行彻底保护。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结构如下:在气囊(150)的中央区域上设置保护空间部(153),根据安全带张力传感器(114)所得出的张力信息,判断辅助司机座S上的直接就座物是乘员(10)还是儿童座椅(12);并且,当判断为该直接就座物是乘员(10)时,控制充气机(140),以使气囊(150)的保护空间部(153)相对于该乘员(10)以约束压力缓冲状态展开膨胀,而当判断为该直接就座物是儿童座椅(12)时,控制充气机(140),以便抑制气囊(150)的约束压力对于儿童座椅(12)上的乘员的影响。
  • 乘员保护装置车辆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