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颅脑损伤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1101.0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严荣国;魏梦林;梅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征医院;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1455;A61B5/03 |
代理公司: | 上海洞见未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467 | 代理人: | 苗绘 |
地址: | 2000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 光谱 技术 颅脑 损伤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颅脑损伤监测装置,该装置由箱体和探头组成。箱体内部安置有单片机、电压转换模块、恒流源以及滤波和放大模块。探头由一个双波长(850nm和730nm)的LED灯和两个光电传感器组成。电源由外部的12V适配器提供。将探头用弹力绳固定在人体的额头,LED灯会交替发射两个不同波长的光,该光透过人体脑组织后会反射一部分并由光电传感器接收。传感器所接收的信号经过滤波和放大以后将该输出电压传输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最后由单片机将转换好的数字量给到上位机并显示脑组织的一些生理参数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脑损伤监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颅脑损伤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早期对颅脑损伤的检测,最主要的监测方法是微创的,该监护手段对医护人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管是脑室内监测ICP还是硬脑膜外测ICP等方式都需要进行开颅手术,需要将监测的探头放入病人颅内,其风险较大,且较为考验操作医生的手术经验。同时,由于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患者颅内受感染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时有发生,无疑这将使得病人雪上加霜。同时,其监护成本也较为昂贵。且一些例如CT、MRI、PET-CT等大型设备的检查都需要较高费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颅脑损伤监测装置,包含:箱体部分、探头部分、电源适配器以及上位机系统;
探头部分通过电导线与箱体部分相连,用于进行颅脑损伤监测;
电源适配器与箱体部分、外部的电源相连;
上位机系统与箱体部分相连,用于显示颅脑损伤监测的结果。
进一步,探头部分包含:探头主体、两个光电传感器、双波长LED灯以及固定组件;
探头主体通过电导线与箱体部分相连,探头主体表面覆盖有遮光层;
两个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探头主体上,且通过电导线与箱体部分相连;
双波长LED灯设置在探头主体上,且通过电导线与箱体部分相连;
固定组件设置在探头主体上,用于将探头主体固定于受测者的额头。
进一步,固定组件包含:弹力绳,弹力绳设置在探头主体上,用于将探头主体固定于受测者的额头。
进一步,遮光层为黑色硅胶。
进一步,两个光电传感器以及双波长LED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两个光电传感器的间距为1cm,靠近双波长LED灯的光电传感器与双波长LED灯的间距为3cm。
进一步,双波长LED灯的光由730nm波长和850nm波长组成。
进一步,箱体部分包含:箱体主体、电路承载板、单片机、电压转换模块、滤波和放大模块、开关模块以及恒流源;
箱体主体上设有进线口以及适配器连接口;
电路承载板设置在箱体主体内,电路承载板与探头部分、上位机系统相连;
单片机设置在电路承载板上;
滤波和放大模块设置在电路承载板上;
电压转换模块设置在电路承载板上,且与电源适配器、单片机、滤波和放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电源适配器连入的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为单片机、滤波和放大模块进行供电;
开关模块设置在承载板上,且与单片机、双波长LED灯的一端相连,用于控制双波长LED灯的亮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征医院;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长征医院;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1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