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与激光复合的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4501.3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2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崔洪芝;高玉龙;孙晓红;宋晓杰;姜迪;马国梁;李宝程;蔺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33Y10/00;B33Y70/10;C22C29/08;C22C38/00;C23C24/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赵龙群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激光 复合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与激光复合的增材制造方法,它是按照先等离子熔覆波浪形耐磨带,之后接着激光熔覆不锈钢软质粘结带的循环次序,在耐磨带之间激光熔覆软质波浪形的粘结带,耐磨带和粘结带之间形成搭接区,最终在工作表面形成完整的强韧兼备的、软硬交错相间的波浪结构的的表面层。这样激光熔覆软质粘结带时,可以消减因等离子熔覆形成的残余应力;激光熔覆带冷却时,将残余的拉应力转移到了软质粘结带上,由于软质带的粉末与耐磨带中的非陶瓷相粉末相同,其塑性好,可以通过微量变形释放部分拉应力,同时实现与耐磨带强有力的结合,避免了耐磨带区域的脆性裂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海洋平台、轨道交通用的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部件,其表面硬度低,需要通过增材制造等方式在表面进行异材复合,提高硬度、耐磨性等。但因其对激光吸收率低,制造效率低,难以在表面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增材制造,而且材料的耐磨性、强韧性难以兼顾。
背景技术
在海洋、轨道交通、航空航新能源、冶金等领域,高强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工况复杂、工件形状复杂,单一材料难以满足需要,因此通过焊接加工、再制造表面强化,提高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采用激光或者等离子技术进行异材焊接、表面再制造,已经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大型工件,特别是有色金属件,单一的激光束或等离子束,一是在高效率、低变形、高质量焊接或者表面再制造方面,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二是残余应力对于运动和动力部件,特别是在腐蚀环境下,严重影响疲劳寿命。因此,采用激光和等离子复合热源,综合二者的优点,同时对焊缝及再制造表面进行应力消除,有望解决上述矛盾。比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1043799.9公布了一种激光-等离子复合切割喷嘴、切割装置和方法及应用,该申请技术方案可改善复合热源切割过程中复合能效低的问题,可以使金属板材的切割速度提高约30-40%。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0988261.9,公布了一种耐磨耐腐蚀球体加工工艺,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将耐磨涂层原料包覆在氧化球体表面,然后进行激光重熔,得到耐磨球体,保证多层复合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球体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1374700.3公布了一种异种金属拼焊板的焊接方法,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熔化焊的方法实现镁合金/预置纯Ni过渡层钢的冶金连接,可以实现焊缝的高精度焊接。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0213329.6公布了一种金属增材制造逐层激光-超声-等离子体复合清洗方法及装置,具有在线监测系统,反馈当前层是否有杂质和/或缺陷,若有则采用等离子体冲击、超声振动、激光重熔等方式清洗修补,否则继续下一层材料制造,直至零件生产完毕。该发明能够直接地处理零件内部微观缺陷,克服传统缺陷修复方法无法在线处理的难题,实现高精度在线缺陷处理,从而提高金属增材制造的产品质量。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1556530.6,公布了一种激光-等离子弧复合切割与焊接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包括激光穿过的中心通道、气体喷嘴和布置在气体喷嘴内部的等离子喷嘴、切割电极和焊接电极等。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1472406.1公布了一种等离子激光复合熔覆系统,减少了热输入、降低了热应力,提高了涂层成型精度和效率。
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1261540.7公布了一种激光增材与激光冲击同步复合制造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增材制造模块和激光冲击模块,在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将激光冲击模块产生的一束聚焦的激光实时作用在熔池表面、熔池后沿糊状区和高温凝固区表面,通过等离子体诱导产生的冲击波搅拌熔池、破坏糊状区的粗大枝晶、诱导高温凝固区残余应力,从而加剧熔池对流改善温度梯度、增大糊状区的形核率、缓解高温凝固区的裂纹等缺陷。因此,通过激光增材与激光冲击同步复合的力热耦合效应,可以获得高性能金属零件的高效激光增材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4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基超导多晶块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缠绕功能的伺服卷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