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双色电镀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3031.7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盛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托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00;B29C45/26;B29C45/27;C25D5/00;C25D5/48;C25D5/56;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朱军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电镀 加工 方法 | ||
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双色电镀加工方法,该双色电镀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双色注塑;S2:双色毛坯件的电镀与解胶;S2.1电镀前处理;S2.2解胶;S2.2化学镀。本发明通过双色注塑模具将ABSPC零件一次性注塑成型,然后,直接双色电镀,并根据PC与ABS的性质不同,通过解胶药水保证PC面在电镀时不会上镀;本发明在工序上节省了一次注塑工序和一次组装工序,从而简化了生产工序,压缩了生产周期,不仅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受镀零件的PC背面不会再上镀层,节省了原材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双色电镀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在汽车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例如汽车的把手、内饰板、内侧围板、前围装饰板等均属于汽车内部装饰件,这些装饰件均是先注塑成型,然后再通过表面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达到较高的质量,较好的外观以及较强的性能,从而让汽车内部的功能多远化,而且经过表面处理的装饰件因其主体是塑性材质,且其表面电镀金属,这样的装饰件能够保证较轻的质量和较好的美观性。
现有技术中,ABSPC复合塑料材质的汽车内饰件在注塑成型及表面电镀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多道工序才能加工完成,具体步骤为:1、ABS件毛坯注塑;2、PC件毛胚注塑;3、ABS件电镀;4、ABS电镀件和PC件组装;这种加工方法工序复杂,不能将ABSPC零件一次性注塑成型,不仅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组装后的零件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双色电镀加工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内饰件的双色电镀加工方法,该双色电镀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双色注塑
注塑时,首先,装配好双色注塑模具,然后,注塑机台自动按照PLC设定的流程,先注塑出PC部分,完成后,双色注塑模具在注塑机内自动旋转再进行ABS电镀部分的成型与包胶,从而实现一次性成型到位,得到双色塑料坯件;
S2:双色毛坯件的电镀与解胶
S2.1电镀前处理
将上述S1步骤中得到的双色塑料坯件依次进行除油、亲水、粗化、中和以及钯水活化工序,得到电镀前处理后的双色塑料坯件;
S2.2解胶
将上述S2.1中得到的电镀前处理后的双色塑料坯件放入已配置好的解胶药水中浸泡,通过解胶药水控制双色塑料坯件的PC面不会上镀,根据ABS受镀部分的结构面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浓度的解胶药水;
S2.2化学镀
将上述S2.2步骤中解胶后的工件放入盛有镀液的容器中浸泡而得到双色塑料电镀件。
进一步地,上述S2.2步骤中的所述镀液为铜镀液、镍镀液以及铬镀液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解胶药水主要由以下成分混合组成:
氢氧化钠3~15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10g/L、碳酸钠1~10g/L。
进一步地,所述双色模具包括前模具和后模具,所述前模具与所述后模具可分离地对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托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托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3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