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的金属件上料治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3779.1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双荣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3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殷增浩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金属件 上料治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金属件上料治具,上料治具包括载板,载板具有相对应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上料治具还包括固定在载板第一板面上用于人手握持的提手,载板的第二板面上设置搭载部,上料治具还包括有用于将金属件固定在搭载部上的固定机构、用于解除固定机构固定作用的解除机构;在将金属件上料到注塑模具中之前,先将金属件全部放置并固定到上料治具上,然后在将上料治具搬至注塑模具处,使上料治具上的金属件与模具穴一一对应,然后松掉对金属件的固定,使多个金属件能够同时完成上料,大大提高了上料作业的效率,避免模具开启时间太长而造成热量损耗,也可以防止作业人员被高温模具烫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金属件上料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一款电动产品的把手其为金属包胶产品,生产时需要将金属骨架放入注塑模具中包塑成型,注塑模具是24穴的,一次要放入24个金属骨架,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放入金属骨架,由于是向注塑机的模具内放置,放入操作非常的不顺手,操作不便效率低下,而且由于要放入的数量较多,耗费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注塑机的生产效率,且因放入的时间较长,则会造成模具温度的损耗,进一步的使注塑效率降低,此外,由于模具为高温状态,放入时极易造成人员烫伤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金属件上料治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塑模具的金属件上料治具,上料治具包括载板,载板具有相对应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上料治具还包括固定在载板第一板面上用于人手握持的提手,载板的第二板面上设置搭载部,上料治具还包括有用于将金属件固定在搭载部上的固定机构、用于解除固定机构固定作用的解除机构。
优选地,搭载部包括设于第二板面上的多个仿形槽,金属件能够固定在仿形槽内。
优选地,固定机构包括设于仿形槽底部的磁铁。
优选地,解除机构包括与磁铁固定连接的带动机构,磁铁在载板的厚度方向活动的设于仿形槽底部,且磁铁具有能够与金属件靠拢并将金属件吸附住的第一工位、与金属件远离以解除对金属件吸附的第二工位,带动机构用于带动磁铁运动至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
优选地,带动机构包括与各磁铁分别固定连接且在载板的厚度方向上滑动的穿插在载板上的多根连接柱、与多根连接柱固定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位于第一板面所在侧。
优选地,带动机构还包括设于连接板上用于人手握持的拉手。
优选地,提手呈U形,拉手呈U形,拉手位于提手的内周。
优选地,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顶推连接板向第二板面所在的一侧运动的顶推机构。
优选地,顶推机构为设于拉手和提手之间的压簧。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注塑模具的金属件上料治具,在将金属件上料到注塑模具中之前,先将金属件全部放置并固定到上料治具上,然后在将上料治具搬至注塑模具处,使上料治具上的金属件与模具穴一一对应,然后松掉对金属件的固定,使多个金属件能够同时完成上料,大大提高了上料作业的效率,避免模具开启时间太长而造成热量损耗,也可以防止作业人员被高温模具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料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板面朝上);
图2为本发明拉手、连接板、连接柱及磁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料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板面朝上);
其中:10、载板;11、提手;101、仿形槽;100、金属件;200、磁铁;20、连接板;21、连接柱;22、拉手;m1、第一板面;m2、第二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双荣橡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双荣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