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具纱线间摩擦系数和摩擦疲劳检测的测试装置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3059.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宁方刚;盛春赋;贺桂芳;胡中显;王赛;皮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G01N3/56;G01N3/3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川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73 | 代理人: | 李红丽;孙俊业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具 纱线 摩擦系数 摩擦 疲劳 检测 测试 装置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纱线摩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纱线间摩擦系数和摩擦疲劳检测的测试装置。其包括固定板体,输入导纱轮组,转向导纱轮,输出导纱轮组,驱动组件及配重,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消除纱线张力波动以保证纱线所受张力均衡的调节导纱辊组件,驱动组件为可驱动纱线加捻后所形成加捻摩擦区的纱线连续相向运行摩擦的偏心结构;还包括自动检测系统。还提供一种兼具纱线间摩擦系数和摩擦疲劳检测的测试装置在表征纱线表面涂层耐磨效果及涂层牢固度中的应用。本发明能够真实模拟纱线与纱线摩擦环境,同时能够实现断纱自停,纱线摩擦性能测试精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重复性和再现性优良,适用性广,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摩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纱线间摩擦系数和摩擦疲劳检测的测试装置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纱线与纱线、纱线与机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会出现纱线之间或纱线与其它材料的摩擦问题。纱线与纱线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是织物尺寸稳定性良好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大的摩擦力会造成织造过程中的打纬困难从而影响布面的质量。摩擦系数的大小还会直接影响到织物的外观和风格。例如,纱线间摩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织物交织阻力的大小,若交织阻力偏大,织物手感一般偏硬,有粗糙感;若交织阻力偏小,织物在缝制加工和服用过程中易发生畸变。另外纱线间的摩擦阻力对织物产生剪切变形的难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丰满胸部、背部的圆势都需要织物具有良好的剪切变形能力。也就是说,纱线摩擦性能是纤维性能的重要方面,无论在短纤纱加捻过程还是在纤维制品的使用过程中,纤维或者纱线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表征纱线摩擦性能重要指标的摩擦系数成为表征摩擦性能的重要方面。
作为纱线间、纤维间摩擦系数的重要物理量,其可影响织物的加工与性能。而纱线表面结构不但影响纱线的强力、外观和织造工艺,并且对其织造的织物和加工的服装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所以,纱线摩擦系数的测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其中,纱线的表面动静态摩擦系数是表征纱线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为纱线的性能评价和质量监控提供重要的依据。而纱线所具有的动摩擦系数,对织物的工艺效果有重要影响,对织物的服用性能,舒适性及外观有极大的影响。在摩擦系数的测定方面,出现了很多测试方法,如绞盘法等。然而,采用传统的测试方法得到的摩擦系数只能反应摩擦过程中的一方面,无法表征纤维或者纱线在反复摩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因此,针对实际应用工况,探讨纱线摩擦疲劳性能测试装置则成为进一步表征纤维材料摩擦性能的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纤维、纱线集合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在该过程中纤维之间发生相对的滑移、扭转等相对运动,当这种相对运动反复发生,甚至是按照一定的频率持续发生时,那么纱线与纱线、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相对摩擦性能则成为衡量材料疲劳性能的重要方面。以海工绳缆为例,很多束纤维通过加捻形成股线,八股或者十二股股线通过编织形成绳缆。在海洋环境中,海工缆受到波浪和洋流等的综合作用反复的被拉伸和松弛。在该过程中相互交织股线与股线之间以及同向并排的股线之间不断的发生摩擦。久而久之,在绳缆内部股线相互接触的地方形成毛羽和纤维碎屑。在股线内部,加捻的股线也会由于反复的摩擦而产生性能的衰减。因此,系统的评估不同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性能,为涂层和助剂开发提供数据参考成为解决该类失效问题的关键。同时,得到真实、精准度高的动静态摩擦系数对其织造的织物、加工服装的性能,以及绳缆的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及测量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的仪器设备是提高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