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1203.0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添;谭志勇;李迎春;徐杰;唐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6;F24F11/84;F24F11/89;F24F13/30;F25B1/00;F25B41/42;F25B41/20;F25B41/4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站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所述地铁车站包括环控机房和排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控系统包括设置于排风道内的冷却散热装置和排风机,以及设置于环控机房内的控制装置、第一水冷直膨装置和第二水冷直膨装置;所述第一水冷直膨装置和第二水冷直膨装置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散热装置连接;所述冷却散热装置、排风机、第一水冷直膨装置和第二水冷直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冷直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压缩机、第一水冷冷凝器、换热机构和蓄冷机构,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分别与冷却散热装置、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换热机构的输入端以及蓄冷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冷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换热机构的输入端以及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机构用于对空气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一直膨换热器、放冷换热器、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膨换热器和所述放冷换热器的出风侧;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膨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膨换热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冷换热器的输入端分别与蓄冷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放冷换热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以及第一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机构包括蓄冷装置、第二电磁阀、第一储液器、冷媒提升泵、第一节流装置、温度传感器、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所述蓄冷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连接,蓄冷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通过所述第五电磁阀以及所述冷媒提升泵与所述放冷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媒提升泵与所述放冷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蓄冷装置内,用于检测所述蓄冷装置的蓄冷温度;所述冷媒提升泵、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以及第六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直膨装置还包括旁通机构和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所述旁通机构用于防止第一直膨换热器出现冰堵问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冷直膨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压缩机、第二水冷冷凝器、第二节流装置、第二直膨换热器以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水冷冷凝器分别与所述冷却散热装置、第二压缩机的输出端以及第二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膨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直膨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膨换热器的出风侧;所述第二风机和第二压缩机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的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和消声装置,所述第一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出风侧,所述消声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进风侧;所述第二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所述第二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出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2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同轴电缆的时钟同步数据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压型水表表壳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