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拼接成联合建筑模型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6942.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2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磊;吴重轮;戴涌;高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2 | 代理人: | 白雪静 |
地址: | 100019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 结构 上部 拼接 联合 建筑 模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由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拼接成联合建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标准建筑的基础设计图像,生成基础结构建模模型,以及根据所述标准建筑的上部结构设计图像,生成上部结构建模模型;
根据所述基础结构建模模型获取待构建的建筑模型的基础结构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以及基于所述上部结构建模模型获取待构建的建筑模型的上部结构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
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中获取属于所述基础结构的第一构件对应的第一节点的第一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信息包括:第一节点的节点标识,节点名词和节点位置信息;
从所述第二三维模型中获取属于所述上部结构的第二构件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二节点信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节点标识,节点名词和节点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构件的属性信息包括:楼面、墙体、板、梁、柱子;
基于所述第一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信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属性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
针对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中任一第一构件,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与所述任一第一构件存在关联关系的所述第二构件,作为与所述任一第一构件进行拼接的目标第二构件;
将所述目标第二构件拼接到所述任一第一构件上,生成联合建筑模型,并获取所述联合建筑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当所述有限元分析结果未满足设计条件时,返回重新生成新的联合建筑模型直至生成的所述联合建筑模型满足所述设计条件;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节点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第二构件,基于所述第二构件的属性信息,从所有第二构件中识别出需要与所述基础结构拼接的第二构件,作为候选第二构件;
基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节点信息和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的第二节点信息,确定出需要拼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的目标候选第二构件;
建立所述第一构件与对应的所述目标候选第二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节点信息和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的第二节点信息,确定出需要拼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的目标候选第二构件,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第一构件,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节点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构件对应的第一节点的第一节点位置,并基于所述第一节点位置生成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范围;
从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的第二节点信息中,获取所述候选第二构件对应的第二节点的第二节点位置;
以其中一个所述候选第二构件开始对所有候选第二构件进行遍历;
针对当前遍历到的所述候选第二构件,若当前遍历到的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的第二节点位置落在其中一个节点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其中一个节点范围对应的目标第一构件,并将当前遍历到的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确定为所述目标第一构件对应的所述目标候选第二构件;
若当前遍历到的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的第二节点位置未落入任一节点范围内,则获取所述候选第二构件对应的第二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标准自由度;
获取候选第一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自由度;
基于所述标准自由度和所述一个或多个自由度,对所述候选第二构件和所述候选第一节点进行多点约束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以从所述候选第一节点中,确定所述候选第二构件对应的所述目标第一构件;
从所有的节点范围中,确定所述候选第二构件的第二节点位置与所述节点范围存在部分重叠的候选节点范围;
将所述候选节点范围对应的第一节点作为所述候选第一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础结构建模模型获取待构建的建筑模型的基础结构对应的第一三维模型,以及基于所述上部结构建模模型获取待构建的建筑模型的上部结构对应的第二三维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基础结构的第一建模文档,并将所述第一建模文档中的结构设计数据,输入至所述基础结构建模模型中进行三维构建,生成所述基础结构的第一三维模型;
获取所述上部结构的第二建模文档,并将所述第二建模文档中的结构设计数据,输入至所述上部结构建模模型中进行三维构建,生成所述上部结构的第二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9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