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饮行业的智能传送终端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4512.7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恒博秸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华山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餐饮行业 智能 传送 终端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餐厅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餐饮行业的智能传送终端及其工作方法,传送终端包括有避障单元、行进单元和智能交互单元,所述行进单元包括有移动底盘、电机、驱动轴和脚轮,电机通过转动驱动轴带动移动底盘下方的脚轮转动,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定位模块;所述避障单元包括有行车记录仪、AI模块、整车控制器和急停模块,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输出端通过AI模块与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有急停模块和电机,所述AI模块中预存有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所述整车控制器内预存有服务区域的全景构图,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指令并驱动传送终端到达停靠点,完成一次路径传送,实现对物品的智能高效传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化送餐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饮行业的智能传送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餐厅内,自动化程度较低,无论是原料的挑选,还是菜品到的加工制作, 再到传菜上桌全都是由人工完成的,这种由人工完成的一系列传输原料和菜品的过程,不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且效率低下,在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时常会发生传菜错误的情况。为了适应智能化的时代,在考虑节约人工成本及运营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智能化机器人来进行传菜,特别适用在高等餐厅中,但现阶段运行的送菜机器人只能执行单次传送,每送一次菜,都是从同一个位置的厨房窗口送至指定餐桌,无法中途进行路径的变更或者多路径的优化,造成传送机器人电量的空载损耗。
CN201720096734.3 一种自动化智能餐厅系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智能餐厅系统,所述餐厅内划分为原料区域、加工区域以及就餐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餐厅系统包括空中传输机构以及地面传输机构,所述空中传输机构布置于所述原料区域与所述加工区域之间,其中,所述空中传输机构包括环形轨道以及运行于所述环形轨道上的吊装机构,所述环形轨道由低空轨道段、高空轨道段以及连接两者的斜坡式轨道段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智能餐厅系统将传输机构、桌面自动烹饪系统以及自动结算收银系统进行整合联动,实现了餐厅内食材传输、食材烹饪和收银结算的完全自动化运营,有效提升餐厅的运营效率。但空中传输机构搭建的成本高,环形轨道构建复杂,路径更改和取放均不便利。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智能化餐厅机器人,能够快速精确的进行传送菜肴,能够在突然增加路径后,重新对所有的路径进行优化传送,比单趟往返的传送更加高效、节省电力,适应现代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满足更多餐饮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饮行业的智能传送终端及其工作方法,完善了现有送餐机器人的缺陷,能够在传送物品菜肴的同时,合理安排路径传送,根据服务区域内不同的需求,建立停靠点,提高客户用餐体验;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一种餐饮行业的智能传送终端,传送终端包括有避障单元、行进单元和智能交互单元,
所述行进单元包括有移动底盘、电机、驱动轴和脚轮,电机通过转动驱动轴带动移动底盘下方的脚轮转动,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定位模块;
所述避障单元包括有行车记录仪、AI模块、整车控制器和急停模块,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输出端通过AI模块与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有急停模块和电机,所述AI模块中预存有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所述整车控制器内预存有服务区域的全景构图,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指令并驱动传送终端到达停靠点,完成一次路径传送,服务区域内设置有多个停靠点,当整车控制器内预存有多个待传送的路径时,启动路径优化模型;
所述智能交互单元包括有语音接收模块、触摸显示屏、语音输出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有电量监测模块、电池健康模块和断电休眠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将传送终端的电池参数和路径位置发送至服务器中,
所述传送终端上还设置有放置架,每个放置架上有对应的待传送停靠点的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恒博秸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阳恒博秸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