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3062.1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虎;陆威俊;薛贵钰;黄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26 | 分类号: | B01D1/26;B01D1/28;B01D1/3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射 压缩 式热泵 深度 蒸发 浓缩 系统 | ||
1.一种喷射压缩式热泵深度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1)、热泵第一冷凝器(2)、第一节流膨胀阀(3)、热泵第一蒸发器(4)、第二节流膨胀阀(5)、热泵第二蒸发器(6)、喷射器(7)、热泵第二冷凝器(8)、一效蒸发罐(9)、二效蒸发罐(10)、第一进料阀(11)、第二进料阀(12)、第三进料阀(13)、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阀(15)、第三出料阀(16)、出料泵(17)、第三节流膨胀阀(18)、抽真空控制阀(19)、真空泵(20)、凝结水收集罐(21)、凝结水排出泵(22)、凝结水逆止阀(23)、第一制冷剂管路(24)、第二制冷剂管路(2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第四制冷剂管路(27)、第五制冷剂管路(28)、第六制冷剂管路(29)、第七制冷剂管路(30)、第八制冷剂管路(31)、第九制冷剂管路(32)、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第五载热介质管路(37)、第六载热介质管路(38)、第一进料管路(39)、第二进料管路(40)、第三进料管路(41)、第一出料管路(42)、第二出料管路(43)、第三出料管路(44)、第一汁汽管路(45)、第二汁汽管路(46)、第三汁汽管路(47)、第一乏汽管路(48)、第二乏汽管路(49)、第三乏汽管路(50)、抽真空管路(51)、凝结水排出管路(52),
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一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端连接,第一制冷剂管路(24)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进口端和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制冷剂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膨胀阀(3),第二制冷剂管路(2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制冷剂管路(26)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膨胀阀(5),第三制冷剂管路(26)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五制冷剂管路(28)的进口端连接,第五制冷剂管路(28)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喷射器(7)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进口端连接,第六制冷剂管路(29)的出口端与第四制冷剂管路(27)的出口端汇合,与第七制冷剂管路(30)的进口端连接,第七制冷剂管路(30)沿介质流动方向的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1)连接,第一压缩机(1)的出口端分别与第八制冷剂管路(31)和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进口端连接,第九制冷剂管路(32)的出口端与喷射器(7)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第八制冷剂管路(31)的出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制冷剂进口端连接,
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进口端与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热泵冷凝器(2)的热介质进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进口端与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连接,第三载热介质管路(35)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进口端与热泵第二冷凝器(8)的热介质出口端连接,第四载热介质管路(36)的出口端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第一载热介质管路(33)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一效蒸发罐(9)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二载热介质管路(34)的进口端连接,
第一进料管路(39)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路(3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料管路(40)的进口端和第三进料管路(41)的进口端连接,第二进料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进料阀(12),第二进料管路(40)的出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的进料口端连接,第三进料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三进料阀(13),第三进料管路(41)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进料口端连接,
第一出料管路(42)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一出料管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14),第二出料管路(43)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底部的出料口端连接,第二出料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15),第一出料管路(4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料管路(43)的出口端汇合且与第三出料管路(44)的进口端连接,第三出料管路(44)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出料阀(16)和出料泵(17)
第一汁汽管路(45)的进口端与一效蒸发罐(9)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一汁汽管路(45)的出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二效蒸发罐(10)的热介质出口端与第三效汁汽管路(47)的进口端连接,第三效汁汽管路(47)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膨胀阀(18),第二汁汽管路(46)的进口端与二效蒸发罐(10)上部的出气口端连接,第二汁汽管路(46)的出口端和第三汁气管路(47)的出口端汇总,与第一乏汽管路(48)连接,第一乏汽管路(48)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一蒸发器(4)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二乏汽管路(49)的进口端连接,第二乏汽管路(49)的出口端与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进口端连接,热泵第二蒸发器(6)的放热出口端与第三乏汽管路(50)的进口端连接,第三乏汽管路(50)的出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的进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上部的抽气口端连接,抽真空管路(51)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抽真空控制阀(19)和真空泵(20),凝结水排出管路(52)的进口端与凝结水收集罐(21)下部的排液口端连接,凝结水排出管路(52)上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结水排出泵(22)和凝结水逆止阀(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0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