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开关及其触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7046.1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袁高普;王阅;施长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10 | 分类号: | H01H19/10;H01H19/08;H01H9/44;H01H9/30 |
代理公司: | 杭州伟知新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5 | 代理人: | 张琛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开关 及其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隔离开关及其触头机构,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极座体、动触头座、动触头及静触头,静触头固定安装于触头极座体,动触头座可转动地支撑于触头极座体,动触头固定安装于动触头座,动触头座具有上座盘及下座盘,上座盘及下座盘之间设置推气块,推气块从动触头座中央延伸至动触头座边缘,以便推气块在动触头处于闭合位置时与上座盘、下座盘及触头极座体的气道壁形成腔室,以及推气块在动触头旋转时推动气体在隔离开关气体通道进行流动。本发明可提高隔离开关产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隔离开关及其机构及部件,更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及其触头机构。
背景技术
光伏逆变器通常需要配置旋转式隔离开关,其具有触头极及机构极,触头级由同轴的多组动触头和静触头构成,这些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应连接至接线端子,机构级通过驱动触头旋转来与静触头离合,从而实现电路系统合闸及分闸。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隔离开关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性能也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机构级采用马达正反转模拟手动分闸,其驱动装置均为马达,其本身的分闸时间达到0.5秒,不符合快速分断要求,更不适合远程操作。另外,触头极通过增加灭弧室和永磁体进行灭弧,但是普遍存在永磁体磁极对应不准确,灭弧室位置布置不合理等缺陷,导致灭弧效果不理想。此外,还存在触头极各层动作一直性差,动触片耐久性不够等问题。
有鉴于现有隔离开关产品存在的技术缺陷,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隔离开关及机构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之一,以便提高隔离开关产品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极座体、动触头座、动触头及静触头,静触头固定安装于触头极座体,动触头座可转动地支撑于触头极座体,动触头固定安装于动触头座,动触头座具有上座盘及下座盘,上座盘及下座盘之间设置推气块,推气块从动触头座中央延伸至动触头座边缘,以便推气块在动触头处于闭合位置时与上座盘、下座盘及触头极座体的气道壁形成腔室,以及推气块在动触头旋转时推动气体在隔离开关气体通道进行流动。
进一步地,动触头座由动触头上座和动触头下座组合而成,动触头上座设置上座盘,动触头下座设置下座盘,推气块设置于上座盘/下座盘,并嵌于下座盘/上座盘的推块槽。
进一步地,动触头上座扣与动触头下座扣之间为斜角紧密插接,且动触头上座扣与动触头下座扣之间设置定位凸块/凹槽。
进一步地,隔离开关气体通道设置灭弧室,其中配置有灭弧栅。
进一步地,隔离开关气体通道设置有导口,其中导流口位置配置有金属网。
进一步地,触头极座体设置磁铁,每对磁铁分别设置与动触片闭合位置的上方和下方。
在此基础上,一种隔离开关包括组合在一起的多层以上述的触头机构,其中各层触头机构的触头极座体之间卡接,各层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座之间插接。
进一步地,各层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在闭合状态下处在同一方向,且成纵向对齐布置。
进一步地,触头极座体外壁在静触头侧边设置筋条,以增加爬电距离。
进一步地,触头极座体外壁在静触头上方设置塔帽,以增加爬电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可至少取得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1、改善机构级性能。
(1)能够快速地分合闸,尤其是分闸通过自动脱扣机构实现;其中分合闸装置中的储能扣不通过上扣而直接驱动下扣分闸,比一般的储能后分闸速度更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7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