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飞行雨伞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2001.6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0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纳霄;周镜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11/00 | 分类号: | A45B11/00;A45B25/00;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20161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飞行 雨伞 | ||
1.一种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体组件(100),所述伞体组件(100)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伞体(110)和第二伞体(120),所述第一伞体(110)和所述第二伞体(120)之间形成用于气体流动的腔体(130),所述第一伞体(110)设有进气口(111),所述进气口(111)与所述腔体(130)连通,所述第一伞体(110)和所述第二伞体(120)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腔体(130)中,所述腔体(130)具有设置于所述伞体组件(100)边缘处的出气口(140),所述出气口(140)自所述伞体组件(100)的中部到边缘的方向,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伞体(110)的方向倾斜设置;
驱动组件(200),所述驱动组件(200)与所述伞体组件(100)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200)能够驱动所述伞体组件(100)旋转,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进气口(111)、所述腔体(130)和所述出气口(140)吹出,以使所述车载飞行雨伞悬浮在空中,并在所述伞体组件(100)的周围形成一圈气流屏障(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体(110)为圆盘体,所述圆盘体的靠近边缘的区域形成有第一倾斜面(113),所述圆盘体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凹陷槽(112),多个所述进气口(111)开设于所述凹陷槽(112);
和/或,所述第二伞体(120)为圆盘体,所述圆盘体形成有第二倾斜面(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体(110)的朝向所述第二伞体(120)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叶片(114);
和/或,所述第二伞体(120)的朝向所述第一伞体(110)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叶片(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驱动件(210)和第二驱动件(220),所述第一驱动件(210)与所述第一伞体(11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21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伞体(110)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220)与所述第二伞体(12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22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伞体(120)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飞行雨伞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200)的供电组件(300),所述供电组件(300)用于为所述驱动组件(200)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300)包括壳体(310)和设置于壳体(310)内的电池模块(320),且所述电池模块(320)相对于所述壳体(310)可移动;
在所述电池模块(320)的质心与所述车载飞行雨伞的质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的情况下,所述车载飞行雨伞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
在所述电池模块(320)的质心偏离所述车载飞行雨伞的质心所在的竖直轴线的情况下,所述车载飞行雨伞沿水平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0)的内侧面设有第一磁性件(410),所述电池模块(320)的外侧壁设有第二磁性件(420);
所述第一磁性件(41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420)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电池模块(320)相对于所述壳体(310)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和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飞行雨伞还包括控制系统(500),所述驱动组件(200)与所述控制系统(500)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500)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组件(200)带动所述伞体组件(100)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飞行雨伞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500)信号连接的识别感应系统(600),所述识别感应系统(600)包括摄像头(610)、超声波测距仪、激光雷达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飞行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飞行雨伞还包括用于探测所述车载飞行雨伞的姿态的陀螺仪(710),所述陀螺仪(710)与所述控制系统(500)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0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