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行车安全事件累计频次的疲劳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7978.5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晖;胡宸;毛喆;张琦;孙一帆;侯宁昊;陈枫;张奕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08B21/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车 安全 事件 累计 频次 疲劳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车安全事件累计频次的疲劳预警系统,包括:加速度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车辆的加速度数据;速度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安装在车辆变速器输出轴上的速度传感器来采集车辆行驶速度数据;行车安全事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速度和加速度判断是否存在行车安全事件,并记录行车安全事件次数;行车安全事件修正模块,用于当行车安全事件判断模块记录了一次行车安全事件数据时,判断行车安全事件是否由于驾驶员操作产生;疲劳预警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时刻为止10分钟内,记录的行车安全事件次数进行疲劳预警。本发明通过采集车辆自然驾驶数据来预警驾驶员疲劳驾驶状态,有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和驾驶人的行驶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行车安全事件累计频次的疲劳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占了很大比例。疲劳不但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及反应判断能力,而且会影响驾驶员的警觉性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因疲劳产生的短暂“微睡眠”期增多,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失调及驾驶机能的下降,会出现视线模糊、动作呆板、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等,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目前公开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众多,按测量参数的不同可分为基于驾驶员本身的检测方法、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以及综合方法三类。基于驾驶员本身的检测方法是监测驾驶员的脑电波、心电波、眼电波、心率等生理信号和眼睑活动、点头动作、闭眼、握力等的体态特征,汽车行驶状态检测方法是监测车辆的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等运动参数。通过驾驶员本身的检测方法依赖驾驶员的生理信号和体态特征来判别疲劳状态,但是人的生理特征是很复杂的状态,其受各类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产生误差的可能性较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差。目前存在的方法都有所限制和欠缺。
行车安全事件(Critical Incident Events,CIEs)是指一系列发生频率高,严重程度比Near-crash小,由高加速/减速率或其他运动特征标记的事件。采用行车安全事件的累计频次来预测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更加客观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行车安全事件累计频次的疲劳预警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行车安全事件累计频次的疲劳预警系统,包括:
加速度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安装在车辆四个车轮上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车辆的加速度数据;
速度采集模块,用于通过安装在车辆变速器输出轴上的速度传感器来采集车辆行驶速度数据;
行车安全事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速度和加速度判断是否存在行车安全事件,并记录行车安全事件次数;
具体为:当加速度大于3m/s2时,判断此时的速度值是否大于80km/h,当速度值大于80km/h时,则记为一次行车安全事件,行车安全事件计数值加1;
行车安全事件修正模块,用于当行车安全事件判断模块记录了一次行车安全事件数据时,通过GPS定位系统实时判定此时车辆的实时位置,并结合高清电子地图和实时交通流数据,来判断行车安全事件是否由于驾驶员操作产生。
具体过程包括:当行车安全事件判断模块记录了1次行车安全事件时,首先通过GPS定位系统确定当前车辆所处位置,同时定位信息反馈到高清电子地图,并结合实时交通流数据判断车辆所处位置是否有交通流拥堵,并且同时确认车辆行驶道路上是否有突发的安全事故,若存在交通拥堵或突发安全事故,则判定为非驾驶员操作产生的行车安全事件,剔除此次行车安全事件的记录数据;当信息反馈为道路交通流一切正常时,则保留此次行车安全事件的判定;
疲劳预警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时刻10分钟内,记录的行车安全事件次数进行疲劳预警,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塑料色母粒着色均匀性的色母粒生产工艺
- 下一篇:组合斜顶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