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6535.4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双双;董玉玮;滕萧圪;王晨阳;张茹;李保昌;王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18/18;B02C18/16;B02C18/24;B02C18/22;B02C2/00;B02C23/00;B02C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工用 香菇 粉碎 装置 | ||
一种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属于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包括壳体、破碎装置、粉碎装置和减震底座;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破碎腔和粉碎腔,破碎腔位于粉碎腔的上侧;所述上端盖上端左侧设置有进料筒,进料筒和破碎腔连通;所述第一转轴竖直设置在破碎腔内,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刀片;所述定刀片设置在两层旋转刀片之间,定刀片和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碎腔底部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均布有若干落料孔;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先对香菇进行破碎处理,再通过粉碎装置的设置对破碎后的香菇进行高效的粉碎处理;减震底座能够支撑该装置,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且能够减小因该装置进行运作产生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现在有的香菇加工厂为了将干燥后的香菇磨成粉,一般都会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但是目前来说,都是直接将干香菇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这种粉碎方式粉碎的香菇并不是很细腻,做成香菇粉的话达不到更好的要求,因此在品质上就会大打折扣,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使用方便的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包括壳体、破碎装置、粉碎装置和减震底座;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破碎腔和粉碎腔,破碎腔位于粉碎腔的上侧;所述上端盖上端左侧设置有进料筒,进料筒和破碎腔连通;所述破碎腔内部设置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旋转刀片和定刀片;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上端盖上端中心线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竖直设置在破碎腔内,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刀片;所述定刀片设置在两层旋转刀片之间,定刀片和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破碎腔底部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均布有若干落料孔;所述粉碎腔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粉碎装置包括导料盘、粉碎盘、第二转轴、第二电机和凸块;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底端,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粉碎盘顶部设置有导料盘,且粉碎盘表面和壳体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凸块,凸块设置成半球形;所述壳体右下方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和粉碎腔底部连通;所述减震底座设置在壳体底端,减震底座包括上底座、固定座、下底座、伸缩杆和复位弹簧;所述上底座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伸缩杆固定设置在上底座的底部,且与固定座上的凹槽套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座设置在伸缩杆的底部,下底座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底部,复位弹簧套接在伸缩杆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上端盖,上端盖通过螺母和螺栓相互旋合和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刀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两层,每层设置有两片,且两片旋转刀片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竖直设置在粉碎腔内,第二转轴顶部和粉碎盘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腔底部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倾斜30°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为第一转轴的旋转提供动力,第一转轴带动旋转刀片与定刀片发生相对转动,对香菇进行破碎处理,符合尺寸的香菇通过隔板上均布的落料孔落入到粉碎腔中,不符合尺寸的香菇将在破碎腔中继续进行破碎,利于提高香菇的破碎程度,便于进行高效的粉碎处理;通过粉碎装置的设置,利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带动粉碎盘旋转,利用粉碎盘表面和壳体内壁上均布的凸块对破碎后的香菇进行高效的粉碎处理;减震底座能够支撑该装置,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且能够减小因该装置进行运作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食品加工用香菇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65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