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3231.2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0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左迎峰;毕小茜;李萍;张源;吴义强;李贤军;袁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K3/08 | 分类号: | B27K3/08;B27K3/02;B27K5/04;B27K3/52;B27K3/20;B27K3/34;G01N1/3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黄丽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硅酸钠 复合 增强 杨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通过先将2D树脂浸渍到木材内部进行化学结合,再将硅酸钠浸渍到木材内部与2D树脂反应结合,形成物理和化学的联合填充,得到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的杨木。本发明方法选用的2D树脂和硅酸钠反应效率高,浸渍均匀性好,以杨木木材自身为反应容器进行化学交联反应,形成物理化学的双重填充,使改性杨木的抗流失性增强,弥补了物理填充后药剂流失性强、固着率低和单一化学浸渍后改性木材的力学强度提升不显著的缺陷,既提升了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也极大的提升了尺寸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材功能性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林木材是我国木材工业的主要原材料,人工林木材的有效利用对于解决我国木材资源短缺、进口依存度大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杨木作为四大速生林之一分布广、种类多,且轮伐周期短,适应力强,可在我国木材加工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杨木存在着力学强度低、尺寸稳定性差、易燃易腐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解决杨木材性上的各种缺陷,提升其附加值,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浸渍改性,目前主要采用加压浸渍的方式,将改性剂压入到木材内部,达到木材增强的目的。但现存方法存在浸注深度低,均匀度差等缺陷,而且当两种浸渍药剂反应迅速时,分子间已经完成缩聚,形成大分子结构,所以难以进入到木材中,因此,申请人认为,可以研发全新的浸渍试剂来增强杨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效率高、可均匀浸渍到杨木内部实现物理和化学填充的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将2D树脂溶液浸渍到木材内部,使2D树脂与木材进行化学结合,然后将硅酸钠溶液浸渍到木材内部,使硅酸钠与2D树脂反应进而将硅酸钠固着在杨木内部,形成物理和化学的联合填充,得到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
上述的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优选的,所述2D树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10%,所述硅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40%,所述2D树脂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所述硅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上述的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浸渍前先对木材负压抽真空,所述浸渍时采用正压浸渍。
上述的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杨木放入密闭容器中,先抽真空形成负压并保压,使木材细胞空隙中的空气和水分被抽出,然后加入2D树脂溶液浸没木材,进液完成后卸载负压,并向密闭容器内施加正压并保压,使所述2D树脂溶液充分浸渍于木材中发生反应,再排放出多余的2D树脂溶液;
(2)将密闭容器抽真空形成负压并保压,使木材细胞空隙中的空气和水分被抽出,然后加入硅酸钠溶液浸没木材,进液完成后卸载负压,并向密闭容器内施加正压并保压,使所述硅酸钠溶液充分浸渍于木材中与2D树脂发生反应,再排放出多余的硅酸钠溶液;
(3)将步骤(2)所得杨木进行陈化、干燥,得到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
上述的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负压为-0.05MPa~-0.09MPa,负压保压10min~30min,所述正压为0.3MPa~0.7MPa,正压保压30min~60min。
上述的2D树脂-硅酸钠复合增强杨木的方法,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负压为-0.05MPa~-0.09MPa,负压保压10min~30min,所述正压为0.3MPa~0.7MPa,正压保压30min~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