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2930.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伟;章芬;彭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内螺牙塑件 加工 注塑 模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母模及公模,母模包括母模入子和母模仁入子,公模包括与公模入子、螺牙入子和经内六角螺钉与螺牙入子固接的连接杆;螺牙入子同轴线开设有一通孔,通孔的直径值介于母模仁入子的直径值及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沉孔外接圆的直径值之间,在母模及公模合模时,使得母模仁入子完全覆盖通孔形成封胶位;且远离螺牙一端的螺牙入子的端部挖设有容置内六角螺钉的限位沉槽,螺丝扳手穿过通孔抵紧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沉孔,使得螺牙入子与连接杆固接。本发明通过优化螺牙入子结构,使得内六角螺钉的安装位置改变,在满足装模、修模操作便捷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内螺牙塑件加工中的漏胶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如图1所示结构的内螺牙塑件30,其生产用注塑模具包含螺牙入子22。现有螺牙入子22的装配方式为:如图2所示,螺牙入子22一端插入公模仁入子21内装配,其另一端直接通过内六角螺钉24与连接杆23固定连接;装模时螺牙入子22可从上往下装,修模时只需拆出螺牙入子22,使得装模、修模操作方便又快捷。
然而,针对母模仁入子12口部直径小于Φ6.5的情况,如图3所示,如果仍采用上述螺牙入子22的装配方式,此时公母模仁入子12碰穿面较小,母模入子11将没有封胶位,可能导致注塑成型时产生漏胶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
1、由于连接杆23与螺牙入子22连接后长度较高,为保证螺牙退出过程中不致卡死,损伤公模入子21和螺牙入子22,螺牙入子22与连接杆23需采用内六角螺钉24连接,并保证约0.1mm活动间隙。
2、由于最小内六角螺钉24的螺钉头直径Φ6.5,再加上避空间隙,需在螺牙入子22顶面加工一个直径大于Φ6.5的避空槽,在母模仁入子12口部直径小于Φ6.5的情况下,公母模仁入子无法在碰穿面上形成封胶位,导致注塑成型时产生漏胶现象。
故此,很有必要针对螺牙入子结构进行优化,以使其与连接杆固定结构方式满足装模、修模操作便捷的基础上,又避免漏胶现象的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通过优化螺牙入子结构,使得内六角螺钉的安装位置改变,在满足装模、修模操作便捷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内螺牙塑件加工过程中的漏胶现象。
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母模及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入子和装配在所述母模入子内的母模仁入子,所述母模仁入子端部凸出所述母模入子成型凹面设置;所述公模包括与所述母模入子匹配的公模入子、与所述母模仁入子匹配的螺牙入子和经内六角螺钉与所述螺牙入子固接的连接杆,所述螺牙入子装配在所述公模入子内;较佳地,所述螺牙入子同轴线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值介于所述母模仁入子的直径值及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沉孔外接圆的直径值之间,在所述母模及所述公模合模时,使得所述母模仁入子完全覆盖所述通孔形成封胶位;且远离螺牙一端的所述螺牙入子的端部挖设有容置所述内六角螺钉的限位沉槽,所述内六角螺钉限位移动在所述限位沉槽内,螺丝扳手穿过所述通孔抵紧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沉孔,拧转所述内六角螺钉与所述连接杆螺纹配合,使得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连接杆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优化所述螺牙入子结构,改变所述内六角螺钉的安装位置,只需在所述螺牙入子上加工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值介于所述母模仁入子直径值及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孔外接圆直径值之间,无需在所述螺牙入子端面加工容纳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避让槽,实现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解决漏胶的现象。
较佳地,所述限位沉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方槽及第二方槽,所述第一方槽的宽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沉槽的宽度值,所述内六角螺钉的直径值介于所述第一方槽的宽度值及所述第二沉槽的宽度值之间。该技术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台阶结构,使得所述内六角螺钉在所述第二沉槽内限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2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自动驾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丁腈手套生产用快速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