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T去病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942.2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应关荣;叶宏伟;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136 | 分类号: | G06T7/136;G06T5/00;G06T7/62;G06T7/13;G06T5/3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病床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去病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去病床的原始图像进行阈值分割,生成mask图像;对mask图像逐层使用孔洞填充算法进行填充,生成填充图像;对填充图像采用三维连通区域标记算法标记连通区域;丢弃像素个数小于目标个数的连通区域,并对剩余的连通区域逐个分析。本发明利用人体分割来获得去病床的效果,无需手动选择种子点,利用物体的边缘数据分析连通属性并判断其保留还是去除;针对黏连物体,计算其边缘数据的统计分布并进行合理分割;判断物体是人体还是干扰物并选择去除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去病床方法。
背景技术
CT去病床是在CT重建到后重建显示之间相当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主要是将碳纤维材质的病床以及其他干扰材质从图像中去除,从而获得人体图像用于显示。病床去除的效果将影响之后二、三维图像显示的效果。
目前,大多数去病床方法都是建立在手动或者自动选取种子点之后,使用区域增长法生成病床的连通区域并在原始图中减去以达到去病床的效果,这种算法有以下缺点:
一、不同FOV,特别是小FOV下,病床的连通区域可能会被打破,形成多个小的连通区域;
二、当病人的肢体和病床产生接触时,现有的去病床方法无法有效去除病床;
三、当骨折病人有石膏覆盖物或者病人与病床之间有高密度垫子或者覆盖物时,现有的去病床方法也无法有效去除病床。
另外,计算机的计算速度限制一些高质量的图像分割算法在去病床方法中得以运用。一般要求在15秒内完成,最多不能超过60秒,所以很多耗时的图像分割算法并不适用,必须考虑计算的效率和时间。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或多个,换言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满足前述需求之一或多个的一种CT去病床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T去病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待去病床的原始图像进行阈值分割,生成mask图像;
S2、对mask图像逐层使用孔洞填充算法进行填充,生成填充图像;
S3、对填充图像采用三维连通区域标记算法标记连通区域;
S4、丢弃像素个数小于目标个数的连通区域,并对剩余的连通区域逐个分析,转至步骤S5;
S5、计算每个连通区域的像素点个数大小,并将像素点个数最大的连通区域的像素点个数标记为Max;
S6、判断连通区域的面积是否大于Max/a,a为预设系数;若是,则转至步骤S7;若否,则转至步骤S9;
S7、提取连通区域的边界,采用连通区域的边界从原始图像中获取对应像素点的CT值,并基于CT值进行直方图统计,抓取直方图的极大值点对应的尖峰;
S8、判断尖峰数量为1或2或大于2;若为1,则转至步骤S9;若为2,则转至步骤S11;若大于2,则保留连通区域;
S9、通过连通区域,统计原始图像对应的CT值,计算其中大于骨CT值的像素点个数,得到骨像素个数;
S10、判断骨像素个数是否大于N/b,N为连通区域的像素点个数,b为预设参数;若是,则转至步骤S15;若否,则连通区域为干扰区域,丢弃;
S11、判断两个尖峰落在病床区或皮肤区;若两个尖峰均落在病床区,则连通区域为病床,丢弃;若两个尖峰均落在皮肤区,则转至步骤S15;若一个尖峰落在病床区,另一个尖峰落在皮肤区,则转至步骤S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