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的跛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430.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史成龙;王彬;熊金峰;朱乐凯;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50 | 分类号: | B60W20/5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曹前 |
地址: | 2150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装置 故障 切断 跛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的跛行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车载动力储能装置的故障信息,判断是否执行跛行控制策略;分离驱动电机和发电机之间的离合器;检测发动机当前转速,确定工作方式;识别驾驶需求,计算驱动扭矩命令及驱动功率;根据发电机及发电机控制器的参数计算满足驱动电机正常工作的需求,设计直流电压命令值以及发电机转速范围;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以发电机转速范围和驱动功率获取最优经济点,控制发动机工作至最优经济点;通过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工作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驱动电机正常工作的直流电压命令值;将扭矩命令发送给驱动电机控制器执行,驱动车辆行驶或跛行。避免动力丢失的隐患,方便改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动力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的跛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产品,可以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于汽车工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配置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以及动力储能装置。
如果车载动力储能装置发生故障切断时,车辆将可能失去动力,无法起步或行驶;对于发动机没有配置变速箱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车辆静止时,如果动力电池发生故障时,车辆将无法起步;在车辆行驶过程当中,如果动力电池发生故障时,车辆将可能失去动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给发动机增加变速箱,可以实现在动力储能装置故障时由发动机提供动力,但将带来昂贵的物料成本、管理成本,同时增加了车辆设计难度,也可能带来更多的故障点问题,对于市场现在保有的车辆也无法实施变更修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的跛行控制方法,在储能系统故障时,通过控制发动机、电机、驱动电机实现动力供给,完成车辆起步或继续行驶,无需增加新的设备,实现成本低,实施简单,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的跛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检测车载动力储能装置的故障信息,判断是否执行跛行控制策略;步骤2,分离驱动电机和发电机之间的离合器;步骤3,检测发动机当前转速SpeedEngine,确定发动机的工作方式;步骤4,识别驾驶员驾驶需求,计算驱动扭矩命令Tref及对应的驱动功率Pref;步骤5,根据发电机及发电机控制器的参数计算满足驱动电机正常工作的需求,设计直流电压命令值Vn以及对应的发电机转速范围[Speedmin,Speedmax];步骤6,根据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以所述发电机转速范围[Speedmin,Speedmax]和所述驱动功率Pref获取最优经济点,控制发动机工作至所述最优经济点;步骤7,通过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工作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驱动电机正常工作的直流电压命令值Vn;步骤8,将所述驱动扭矩命令Tref发送给驱动电机控制器执行,驱动车辆行驶或跛行。
通过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的跛行控制方法,当车载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车辆可以实现最大功率运行,甚至可以不影响车辆正常运营;当故障发生在行车中时,在车载动力储能装置故障切断后,可以实现短时间恢复车辆行驶动力,有效避免由于动力丢失引发的安全隐患;并且,这套跛行控制方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装置,不仅新车型可以采用,老车型也可以方便改造,只需要在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更新软件控制算法即可实现跛行控制的功能,方便快捷,避免机械修正带来的麻烦。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1包括:当车载动力储能装置发生严重故障,无法实现充放电功能或充放电能力太小不足以支撑车辆原有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正常工作时,切断车载动力储能装置的供电回路,启动所述跛行控制策略;否则继续按照原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执行。
通过在车载动力储能装置无法实现充放电功能或充放电能力太小不足以支撑车辆原有混合动力控制策略正常工作时,切断车载动力储能装置的供电回路,启动跛行控制策略,避免了由于动力丢失引发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安装的烟雾传感器
- 下一篇:偏心螺杆泵中间隙几何形状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