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9793.7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9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慎;王义凡;程明;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30/23;G06F30/13;G06F111/04;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李丹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风 作用 考虑 耦合 效应 建筑结构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2)利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WRF建立区域多尺度网格嵌套模型,进行三维台风风场模拟计算分析;
3)在XFlow无网格流体分析软件中确定计算域尺寸,导入目标建筑模型文件和城市干扰建筑模型文件,建立城市三维流体分析模型;
4)根据WRF风场信息确定XFlow计算域边界和初始条件,实现中小尺度流场信息耦合;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根据GIS地理信息数据,提取与XFlow三维模型范围重合的WRF空间网格点的经纬度坐标信息,提取WRF计算域中粗网格点的三维时变平均风速和湍流动能信息,然后根据湍流动能和平均风速估算每个XFlow网格点湍流强度信息;
4.2)根据时空坐标,将提取的边界处WRF网格点风速和湍流强度信息进行二维曲面拟合,然后根据拟合结果插值计算XFlow细网格边界面上平均风速和湍流强度信息;
4.3)根据时间和三维空间坐标,提取不同高度的内部WRF网格点进行二维曲面拟合,然后根据拟合结果插值得到XFlow内部场的平均风速信息;
5)针对目标建筑有限元模型,定义流固耦合接触面信息,在XFlow软件中设置流固耦合参数,开展基于分区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5.1)在XFlow软件中设置与有限元分析模型相同的模拟时长,设置时间积分步长、网格细分尺度以及结果输出设置选项;
5.2)采用分区求解法,通过定义气固耦合面,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传递给XFlow,然后将XFlow分析得到的风压信息传递给有限元分析模型,以此反复循环,直到完成所需的耦合分析;
5.3)计算完毕后处理布置结构表面探测点,分析结构表面风压和振动位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根据历史台风发生的气象数据和GIS地形地貌数据,设置四层嵌套网格计算域,启动单向网格嵌套模拟,其中目标建筑区域位于最内层网格计算域中心;
2.2)设置多种描述大气物理变化过程的参数,进行台风路径强度模拟;
2.3)针对包含目标建筑位置的场地,基于WRF最内层网格计算域进行近地面台风风场模拟;
2.4)根据台风风场数据,获得最内层网格嵌套域的三维风速和湍流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四层嵌套网格计算域的网格水平精度依次为36km、12km、4km和1.333k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根据WRF最内层网格计算域中心进一步确定CFD计算流域范围及城市干扰建筑物几何尺寸;
3.2)初始设置XFlow软件;
3.3)设置CFD计算流域尺寸为矩形,根据目标建筑物的特征长度和建筑高度设置参考尺寸,导入干扰建筑物的几何模型,设置干扰建筑物的Behaviour为Fixed,边界条件为Wall,不设置结构耦合;
3.4)导入与有限元分析模型几何坐标位置一致的目标建筑几何模型,设置Behaviour为Fixed,边界条件为Wall,structural coupling设置为two way,对其表面网格尺度进行加密,精细化计算建筑物表面流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对三维建筑几何模型进行简化分析,确定几何尺寸和材料力学属性,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定义有限元结构材料、单元属性和边界条件;
1.2)启动结构模态分析选项,确定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布特征,处理结构自振特性信息;
1.3)启动动力显式分析选项并确定时间分析时长,创建需要耦合风荷载和结构动位移的面集合并定义流体-结构联合仿真接触面;
1.4)导出有限元模型INP脚本文件并人为添加流固耦合接触面信息,同时基于有限元分析模型导出目标建筑模型的STL格式几何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97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