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4999.6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彭亚军;黄俊翔;陈江涛;王武生;龙屹宇;李萌;周泽箭;陈久长;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0;E01D2/0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侯莉 |
地址: | 5104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箱梁顶面 预应力 钢束张拉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波纹管和预应力钢束,在混凝土箱梁的顶面两侧且对应于其腹板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波纹管沿纵向预埋在混凝土箱梁的腹板中,预应力钢束穿设在波纹管内,其一端锚固,另一端作为张拉端伸至凹槽内并通过张拉后锚固。本发明将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锚固作业改移至桥面板,预应力钢束集中锚固在混凝土箱梁的顶面,实现预应力钢束的桥面张拉锚固,优化建设施工条件,提高桥梁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可实现前后桥联同时施工。本发明在桥面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设备转移方便,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保证施工质量,且在混凝土箱梁顶面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封锚,提高封锚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的预应力钢束张拉技术,特别涉及 一种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构,还涉及该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力钢束 张拉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 展和城市交通立体化建设进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以其整体性好、跨 越能力强、适用性强、桥型简洁美观等优点,在城市桥梁和互通立交桥建设中被 越来越多的采用。
但是,在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施工中,经常出现由于单座桥 梁规模较大、联数较多,受梁端预应力钢束张拉空间的限制,无法实现所有联同 时现浇施工的情况,导致施工缓慢。
如何在不影响前后桥联预应力钢束张拉空间的情况下,满足全桥所有桥联同 时施工的条件,并能兼顾结构受力合理性,从而节约施工工期,这是目前本行业 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受力合理、保证施工质量、节约工程 造价、施工简便快捷、可实现前后桥联同时施工的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力钢束张 拉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 力钢束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波纹管和预应力钢束,在混凝土箱梁的顶 面两侧且对应于其腹板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波纹管沿纵向预埋在混凝土箱梁 的腹板中,所述预应力钢束穿设在波纹管内,其一端锚固,另一端作为张拉端伸 至凹槽内并通过张拉后锚固。
本发明将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锚固作业改移至桥面板,预应力钢束集中锚固在混凝土箱梁的顶面,实现了预应力钢束的桥面张拉锚固,解决了相邻桥联间梁端预 应力张拉相互干扰的问题,优化建设施工条件,显著提高桥梁施工速度,缩短施 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可实现前后桥联同时施工。本发明在桥面张拉预应力钢 束,张拉设备转移方便,可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安全性,保证施工质量,而 且在混凝土箱梁顶面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封锚,能够有效提高封锚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应力钢束的两端通过设于波纹管管 端的锚具锚固。
本发明所述锚具、波纹管和预应力钢束为若干组,各组在混凝土箱梁的腹板 中沿竖向排列,且各组的预应力钢束的张拉端在凹槽中沿纵向排列。本发明波纹 管的直径可根据其内要求穿设的预应力钢束根数来确定。
作为本发明推荐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台阶状的固定座,各组锚 具、波纹管和预应力钢束与各固定座相对应,每组的预应力钢束的张拉端平行于 与其对应的固定座的顶面并穿出该固定座的端面进行锚固。
本发明所述固定座的宽度不大于混凝土箱梁腹板的宽度,固定座的具体宽度 可根据预应力钢束张拉的横向空间需求来确定。
本发明所述混凝土箱梁是现浇混凝土箱梁。
本发明所述波纹管为塑料波纹管或金属波纹管。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混凝土箱梁顶面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构 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上述混凝土箱梁顶面 预应力钢束张拉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防护服独立补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全景相机的全景音频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