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0963.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廷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廷梅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10;A01G13/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4015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薯栽培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的轻壤或砂壤土质进行栽培,周围土壤、水源必须无污染且远离污染源2km以上;选择砂壤土时直接整平栽插,采用水田时起垄,起垄时控制垄面宽度、高度均匀一致,控制垄宽30cm、垄高30cm、沟宽20cm;S2、施底肥:在平整田块时,每亩地施用无污染、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3000kg或每亩地浇施腐熟粪水3000‑4000kg或撒施生石灰50‑70kg和过磷酸钙40‑50kg的混合物或用高效复合肥250‑300kg均匀撒施,肥料施下后将农田耙细、整平、起垄并深耕26‑33cm;红薯栽培方法具有用种量低、单产高、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粮食供应紧张的年代,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说法,为解决当时人们的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品质下降,导致市场行情不如从前火爆,生产规模逐年下滑。
为解决近年来红薯种植面积锐减、生产规模下降、品质下滑等突出问题,需要对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改进,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是:用种量多、单产低、种植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薯栽培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红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的轻壤或砂壤土质进行栽培,周围土壤、水源必须无污染且远离污染源2km以上;选择砂壤土时直接整平栽插,采用水田时起垄,起垄时控制垄面宽度、高度均匀一致,控制垄宽30cm、垄高30cm、沟宽20cm;
S2、施底肥:在平整田块时,每亩地施用无污染、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3000kg或每亩地浇施腐熟粪水3000-4000kg或撒施生石灰50-70kg和过磷酸钙40-50kg的混合物或用高效复合肥250-300kg均匀撒施,肥料施下后将农田耙细、整平、起垄并深耕26-33cm;
S3、栽植:选择晴天下午或阴雨天气栽插,栽植时选取红薯茎叶前端新鲜、健壮、5-6片叶、叶基部腋芽健壮的部分,把一片叶连带腋芽从基部扯下用作种苗叶,种植的时候不挖穴,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住种苗叶直接压入土中,使土壤正好埋住叶片基部并保持入土部分平整,盖土时保持下实上松并露出全部叶片,每亩地栽植薯苗7000-10000株,栽插后随即将叶片周围的土压紧并浇施淡粪水;
S4、中耕除草:栽后7-10天进行中耕除草,对于徒长地块每亩地用15%的多效唑50-70g混合水50kg喷雾,喷施2-3次;
S5、病害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补苗,并用敌克松1000倍液喷淋;田间虫害严重时用2.5%敌杀死500倍液进行防治;若叶色有发黄现象,进行叶面施肥,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每次每亩地喷施100g;发现疫病、褐斑病时,每亩地用甲基托布津100g或代森锰锌100g混合水40kg进行喷雾;
S6、收获:在当地平均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获,春薯种植收获在栽后60-90天、夏秋薯收获在栽后40-70天。
较佳的,所述S3栽植入土前,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浸泡薯苗基部腋芽处10min以预防黑斑病和蔓割病。
较佳的,所述S3栽植入土前,若遇连续晴热高温天气,实行抗旱保苗栽插,首先沿垄背灌1遍水,种苗栽插后用粪水灌穴。
较佳的,所述S3栽植入土前,如遇高温强光,栽后用稻草或玉米秸秆覆盖3-4天,并且要昼盖夜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廷梅,未经宋廷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