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全地形救援车轮及救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015.6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刚;赵晶;刘泰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B19/02 | 分类号: | B60B1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思宇;李洪福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地形 救援 车轮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全地形救援车轮及救援设备,所述车轮包括车轮主轴、轮毂和十个活动轮辐;所述车轮主轴包括主轴轴承和液压油管道;所述轮毂包括轮毂主体和两个轮毂侧板,所述轮毂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轮主轴的中心孔,所述轮毂主体内部开设有十个轮辐安装长孔,所述轮毂主体外边缘开设有十个轮胎块预留槽;所述活动轮辐包括减震器、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和轮胎块;所述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通过限位套筒安装于所述轮辐安装长孔内;所述减震器一侧与所述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轮胎块固定连接;所述轮胎块预留槽用于容纳所述轮胎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运行平稳、处理操作性强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全地形救援车轮及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救援小车被应用于灾后救援工作,但是救援现场的地形不仅复杂而且多变,这使得救援小车的救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全地形救援小车车轮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救援车轮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包括:
(1)通过在轮胎内部改变轮胎胎纹形状以达到适应不同地形的技术,其缺点在于只是增大了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但车轮半径不可变,若遇到高度差大于车轮半径的台阶或较高的路缘石小车依旧无法通过。
(2)通过给车轮结构上添加一个双摇杆机构,可实现车轮的双模式变形,以达到适应不同地形的技术,但不管在哪个模式下,车轮的径向尺寸都相差不大,这使得车辆无法越过高于车轮半径的台阶或路缘,同时车轮结构刚性较大,减震效果不好,且当车轮处于展开模式时,由于每个轮胎片末端与轮胎片中心支撑点距离较远,当轮胎片末端长期受力时,可能使轮胎发生变形。
(3)在车辆的地盘中间附加一个可伸长的辅助车辆装置以达到适应各种地形的设计,其缺点在于增加了车身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同时使车身更加笨重,且当车辆行驶在比较陡峭的路面时,需要将原车轮切换为辅助车轮才能继续前行,影响车辆行驶的连续性。
(4)利用蜗轮蜗杆机构控制轮毂上径向安装的可伸缩辐条的长度,以达到使车子适应各种地形的设计,但是在车轮动态调整直径时各个辐条伸缩速度较慢,使得车轮直径变化较慢,为了保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车速不能过快。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全地形车轮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全地形救援车轮及救援设备,具有响应快、运行平稳、控制简便、数据输出及处理操作性强、安装维护方便、承载能力强、寿命及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新型全地形救援车轮,包括车轮主轴、轮毂和十个活动轮辐;
所述车轮主轴包括主轴轴承和主轴轴承内的液压油管道;
所述轮毂包括轮毂主体和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轮毂主体两侧的两个轮毂侧板,所述轮毂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轮主轴的中心孔,所述轮毂主体内部沿半径方向等间隔角度开设有十个轮辐安装长孔,所述轮毂主体外边缘开设有十个与所述轮辐安装长孔和所述活动轮辐一一匹配的轮胎块预留槽;
所述活动轮辐包括减震器、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和轮胎块;所述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通过限位套筒安装于所述轮辐安装长孔内,所述轮辐安装长孔开设有通孔,所述液压油管道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油管分别连通至所述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液压缸进油口和液压缸出油口;所述减震器一侧与所述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轮胎块固定连接;所述轮胎块预留槽用于容纳所述轮胎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