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90管线钢用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3523.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2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西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B23K35/40;B23K9/16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1700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x90 管线 高强 高韧气保焊 实心 焊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焊接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X90管线钢用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及其制备方法,气保焊实心焊丝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6~0.12%,Si:0.45~0.80%,Mn:1.30~1.80%,Ni:0.80~1.20%,Cr:≤0.10%,Mo:0.20~0.60%,S:0.006~0.010%,P:≤0.01%,Ti:0.03~0.10%,酸可溶Ti:≤0.03%,O:0.004~0.008%,Al:≤0.010%,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Mn/Si:2.5~3.5。本申请的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采用Ar+20%CO2富氩气体保护焊接X90级管线钢,焊缝金属具有优良的强度及低温韧性,全位置操作性优良。适用于大口径、厚壁管道的多层多道焊及环焊缝的半自动焊接,焊缝成型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X90管线钢用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X90级管线钢管全位置焊接,也可焊接强度级别相同的其它结构。
背景技术
X90钢金相组织以准多边形铁素体、板条贝氏体为主,具有高的强韧性及低的屈强比,低的韧脆转变温度,抗拉强度可达800MPa,在韧性方面性能优于X100,在使用上拥有较大的市场。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焊接工艺的选择通常是结合当地当时的人文环境、地质形貌及气候条件,当前埋弧焊及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手工焊应用略广。
实心焊丝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过程中不用清渣,可连续焊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煤矿机械、铁路桥梁、建筑及高压容器等大型重要结构件的焊接。实心焊丝气体保护焊因电弧穿透力强,焊缝熔深大,熔敷率高,施工质量稳定,更适合大口径、厚壁管道的多层多道焊及全位置焊缝的半自动焊接。因而,其在高强度级别的管道钢管中应用前景更好。
X90管线钢含碳量约0.06%,并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淬硬倾向增大,焊接容易产生冷裂纹。因而,焊材选用需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焊缝不易产生缺陷;其二,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同时,由于管线钢管因距离长,壁厚大,残余应力比较严重,必须选用韧性良好的焊材,同时考虑适应高寒服役环境要求,焊材需在-40℃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
当前,我国目前成熟的X90管线钢配套焊材较少或应用范围限制,制约了配套钢材的应用,因而急需性能良好的焊材与之匹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90管线钢用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采用Ar+20%CO2富氩气体保护焊接X90级管线钢,焊缝金属具有优良的强度及低温韧性,全位置操作性优良。适用于大口径、厚壁管道的多层多道焊及环焊缝的半自动焊接,焊缝成型美观。
具体地,
一种X90管线钢用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6~0.12%,Si:0.45~0.80%,Mn:1.30~1.80%,Ni:0.80~1.20%,Cr:≤0.10%,Mo:0.20~0.60%,S:0.006~0.010%,P:≤0.010%,Ti:0.03~0.10%,酸可溶Ti:≤0.03%,O:0.004~0.008%,Al:≤0.01%,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Mn/Si:2.5~3.5。
该发明中,高强高韧气保焊实心焊丝的化学成分范围设定理由如下:
(C:0.06~0.12%)
C是微合金焊缝金属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原奥氏体晶粒的平均宽度减少,同时先共析铁素体减少,针状铁素体增加,并且其比例发生改变,焊缝金属的硬度、屈服点、拉伸强度均随之增加;同时碳含量的增加使焊丝熔敷金属粘度大幅降低从而流动性变好,满足全位置焊接。但碳含量增加,会显著增加熔敷金属的焊接裂纹敏感性;同时碳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熔敷金属的延伸率,且不利于焊丝钢的拉拔生产。因此,限制C含量的范围为0.06~0.12%。
(Si:0.4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西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西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3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