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鸟类栖息的动态生态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9622.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占辉;南雪;孙一帆;吴克敏;张刚;王德利;朱慧;钟志伟;李旭;罗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01K31/12;A01G9/02;A01K61/60;A01K61/10;A01K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鸟类 栖息 动态 生态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鸟类栖息的动态生态塘装置,包括生态塘装置本体,所述生态塘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外浮力圈和内浮力圈,所述外浮力圈与内浮力圈之间连接有S型悬臂,所述外浮力圈上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粘连固定连接有鸟爪踏,所述S型悬臂设置为链状结构,所述S型悬臂上设置有水平托与竖直托,通过内基盆与外基盆的结构设计,可以解决在湿地没有植物的较深水域内,明显增加植被面积和数量,并形成稳定的湿地生物群落和岛屿生态系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系统修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鸟类栖息的动态生态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天然或人工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是一种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落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鱼类、水鸟和水生植物往往是湿地中具有较大经济与保护价值的生物类群,与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密切相关。其中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处于顶级消费者的地位。水鸟一般以鱼等水生动物为食,而鱼类则主要取食藻类、浮萍、苦草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又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周围的水环境富氧并对其进行净化和美化。因此,“水鸟-鱼-水生植物”三者存在食物链层面的共生关系,构成了一个小的生态圈。
但是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超额透支、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植被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水鸟的食物来源与生活家园遭到了破坏,水鸟的数量逐年大幅降低,甚至许多在迁徙过程中将湿地作为中转场的候鸟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构建一种利于水鸟栖息的环境,人们注意到食物链在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食物链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通路,食物链完整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可以增强湿地的生命力和抗干扰能力;其次,湿地植物作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可以稳定湿地底泥,吸收富集水体中有害物质,释放氧气,对湿地起到生物净化的作用;最后,食物链的构建可以为生物提供更好的栖息条件,增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
目前,已有的快速而有效地恢复湿地生态的主要措施是“鱼-水生植物”生态循环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共生原理,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绿色新技术,就是在湿地中立体栽培植物,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利用鱼类与植物的共生互补,进行湿地“鱼-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传统湿地的生态、休闲和景观“三化”融合,互惠互利。
该技术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水上植物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平面浮床”的工艺,即通过PVC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食草性鱼类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管径和长短依据浮床的大小而定,用PVC管弯头和粘胶将其首尾相连,形成密闭、具有一定浮力的框架。该技术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已接近成熟,在四川、重庆和新疆等20多个省已经开始大力推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前的“鱼-水生植物”共生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通过水生植物消纳利用水体N和P,有效缓解湿地水体富营养化。2.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富氧,净化水质,无需投放化学试剂,绿色环保。3.水生植物可以作为鱼的食物来源,与鱼形成共生关系,加强了食物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稳作用。4.浮床栽培植物,可以打造美丽的湿地生态景观,提升环境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